抑郁癥到底是怎樣的疾病?為何一次又一次奪走年輕的生命?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征醫院)心身疾病科主任梅妍將抑郁癥比喻為一場“心靈感冒”。她認為,抑郁癥患者內心只是被病毒細菌感染了,雖然生病了,但并沒有造成器質性的疾病,是可以被治療被治愈的疾病,但前提是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正規心理和藥物干預。

  抑郁癥不是一種“矯情病”

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郁癥患者。抑郁癥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2020年將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我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自殺,而在自殺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為63%,特別是抑郁癥,是自殺的危險因素之一。

很多人覺得抑郁癥就是一種“矯情病”,都是吃飽喝足后瞎想造成的。梅妍認為這是一種誤讀,其實抑郁癥是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關系的劊子手。這種疾病嚴重的話會導致患者有自殺或傷人的傾向。

抑郁癥分為輕度抑郁癥和重度抑郁癥,輕度抑郁癥可伴有情緒低落、不合群、離群、軀體不適、食欲不振及睡眠障礙。而重度抑郁癥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絕望、幻覺妄想、功能減退,并伴有自殺行為。

  輕度抑郁癥可以自我治療

梅妍表示,很多人一旦患上了抑郁癥,往往先從自己的性格方面找原因,認為抑郁癥是由性格缺陷造成的。其實抑郁癥的產生是遺傳、生物化學、環境和性格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般抑郁癥的輕度患者可以通過自我治療緩解,自我治療方法包括多運動、多做事、多玩樂、多發展興趣愛好、多和人交流。治療期間要規避抑郁癥發作的種種危險因素,如情緒打擊、工作學習壓力、社會人際關系等,配合醫生進行心理和藥物治療,做好心理治療作業。如果有想死的念頭,應讓家屬和醫生了解,以便提供及時幫助。

梅妍提醒市民,當發現家人的表現與以往截然不同,持續情緒低落,就得高度警惕是否患上抑郁癥,秋冬季節往往是抑郁癥的高發季節,更需警惕。抑郁癥患者及其家屬千萬不要輕信各類偏方能夠治療抑郁癥,一旦患病,就得要積極到大醫院找醫生問診,及時治療。(記者 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