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吳東東研究團隊發現:與衰老相關的基因無論是在藏族人群還是青藏高原家養動物中均表現出快速進化,這些衰老基因在高原家養動物和平原家養動物中表達差異顯著,且表達差異的改變與人類衰老過程中的表達改變顯著負相關。故而提示缺氧環境很可能是藏族人群長壽的誘因。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強輻射、氣溫低等著稱。然而隨著人類的遷徙定居,一批家養動物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高原適應特征。科研人員基于基因組學數據, 鑒定出一批以HIF缺氧誘導通路為代表的高原適應候選基因,為科學家解析物種對高原快速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研究團隊對缺氧環境下藏族人群的長壽遺傳基礎進行了探討。在普遍認識中,藏族人群壽命比平原地區人群壽命短得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藏族人群60歲以上老人的比例確實顯著低于漢族人群,這可能與青藏高原惡劣的生活環境、落后的醫療資源有關。然而,研究中又發現,西藏地區長壽老人(大于100歲)比率則較平原漢族高近一倍,且西藏地區老人的相對死亡率也低于平原漢族老人。這與在另一高海拔人群安第斯山土著居民中發現的“長壽村”遙相呼應。這一高壽特征很可能源自遺傳差異:與衰老相關的基因無論是在藏族人群還是青藏高原家養動物中均表現出快速進化。(記者 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