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受市民青睞的白云山口炎清顆粒在藥店琳瑯滿目。

北方正邁入冬季,廣東才進入“秋天”。而經過夏天的消耗,當前正是一年一度身體進補的最佳時期。商場、藥店等補品銷售越來越熱。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天氣溫度越來越低以及好吃得東西越來越多,加上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秋冬容易“火上眉梢”。因此,盛夏“三伏”需“防暑”, 秋冬“進補”需“滅火”,且口腔炎最易發作最煩人。

盛夏“三伏”需“防暑”

對于生活在廣東的人來說,夏天的炎熱給絕大多數人心中很深印象。有專家指出,三伏天是中國農歷小暑與大暑之間的一段時間,它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

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此時進行體力活動,出汗量就會大增,而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小的風速,又使汗液無法快速蒸發,人體散熱出現困難,體溫調節受到限制,熱量積蓄在體內,就有可能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惡心等中暑癥狀。許多人在三伏天會感到口干、咽痛、燒心等。

在中醫看來這其實是“上火”的表現。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上焦有火,多表現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現為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口腔疼痛。因此,“下火”是夏日防暑的必備功課。

專家建議,在“三伏天”,人們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吃油膩和辛辣食物,同時可以適當服用適合自身體質的降火藥物。如老人和小孩由于體虛,可服用藥性緩和的“玄麥甘湯”。其中,由全國著名口腔專家黃銘楷教授研制的白云山口炎清顆粒含有被譽為“清熱之極品,瘡瘍之圣藥”的山銀花既能抗菌消炎,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進補切莫“過火”

有分析認為,當前容易上火的人主要有兩種:一是熬夜者;二是食熱者。據有關調查統計,在世界杯期間,因熬夜上火到醫院就診的病人比平時激增3倍。中醫認為,人體陰液,使人體慢慢發生“枯變”,好比干柴最易著火,陰虛體質的人上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而熬夜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最大,上火就是其中典型的癥狀。

同時,秋冬季節,也是身體進補的最佳時機,但由于天氣相對干燥,人們喜歡吃肉類來防冷御寒,吃桂皮、枸杞、當歸、人參、天麻等當補品。殊不知,這些“好東西”都偏熱,如果食用不當,則是熱上加熱。往往容易引起咽喉干痛、鼻腔口腔熱燥,困擾生活,小痘痘也悄悄地爬上臉,影響心情。

因此,有專家就指出,治療上火須滋陰。其中,白云山口炎清顆粒內含玄參、天冬、麥冬三大滋陰藥物,抗菌消炎與提高免疫并舉,不但能減輕口腔癥狀,還能從根本上杜絕反復發作。

“大火”之上 口腔炎最煩

廣州的章先生最近突然感覺口腔不適,由于這幾天熬夜較多,加上喜歡吃一些熱量比較高的食品,最終火從口出,口腔發炎。有統計顯示,因熬夜上火到醫院就診的病人中,患有口腔炎癥的居首位。對很多人來說,口腔炎也是各種上火癥狀中最煩的。

一般情況下,口腔炎多數發生在20歲至50歲之間,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因而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好的影響。中醫認為其由陰虛火旺、心火上炎、虛火上浮而致。另外,夏秋季本來容易積熱,如果此時吃辛辣刺激、煎炸炙烤的食物,常喝啤酒冷飲等容易引發口腔潰瘍。

口腔炎癥,關鍵在“清”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炎容易反復發作,所以平時要注意做好預防措施。譬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煙酒,飲食要清淡,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少食用辛辣的食物;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分的睡眠;堅持鍛煉增強體質等,以減少口腔炎發生的機會。

(文/圖 張忠安)

秋冬“進補”切莫“過火” 口腔炎癥注意“清火”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