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50歲以上者,骨骼肌量平均每年減少1%~2%;60歲以上者,慢性肌肉丟失約為30%;80歲以上者,慢性肌肉丟失約為50%。肌肉減少30%將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可出現肌肉松弛、皮膚皺褶增多、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等現象。

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活動能力降低,行走、登高、坐立、舉物等各種日常動作完成有困難,并逐步發展到難以站起、下床困難、步履蹣跚、平衡障礙、極易摔倒骨折等,增加了老年人殘疾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風險。因此,要重視老年人肌肉衰減和體重低下的問題。

老年人為什么會出現肌肉衰減

導致老年人肌肉衰減的原因很多,而蛋白質營養不良是其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有一些老人會問:“我平時肉也吃,菜也吃,一點都不忌口,為什么查出來還是蛋白質缺乏?”

專家解釋:“進入老年期后,身體合成蛋白質的能力降低,分解代謝增強,加之老年人味覺、嗅覺減退,牙齒不好,抑郁等導致老年性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減退、蛋白質利用率下降。還有部分老年人因為擔心發胖和患心腦血管疾病,采用以素食為主的飲食,使攝入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均較差。”

所以建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

老年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人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都以蛋白質為重要的組成成分。如果膳食中蛋白質供給不足或合成不足,會造成負氮平衡,加速肌肉萎縮與機體衰老退化。充足的蛋白質可以維持老年人機體的正常代謝、補償組織蛋白消耗。

有研究認為,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要比青壯年時略高些,老年人每日的膳食蛋白質攝入量為1.1~1.3克/千克體重,這有助于維持氮平衡,并有可能降低因能量攝入減少所致的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國外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天攝入90克蛋白質,而且要每餐保持30克蛋白質,才能較大限度地刺激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增加并保持肌肉質量。

老年人應如何補充蛋白質

一日三餐,未必能滿足蛋白質的需求。近幾年,蛋白質粉作為補充蛋白質上佳途徑,很多中老年人都在長期吃。

但是很多老年人對比后才發現,自己一直在吃的蛋白粉配方單一、不好吸收,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群,選擇蛋白質粉更應該有針對性,如含有L-精氨酸、L-谷氨酰胺。為什么呢?因為L-精氨酸和L-谷氨酰胺在機體內生成一氧化氮(NO)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氧化氮,被譽為心血管健康“原子”。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部著名的藥理學教授伊格納若(LouisJ.Ignarro)和其他兩位科學家,因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統方面的重要發現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后來伊格納若教授還專門寫了一本名為《一氧化氮讓你遠離心腦血管病》的書。

專家建議老年人應及時補充蛋白質粉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