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外界約82%的信息通過眼睛獲得。我們常說的“聰明”,就是由先秦時期的《周易》、《荀子》中的“耳聰目明”延伸而來,可以說“明目”還與人的智力發育相關。

但是,新生兒中大約有4%~6%有先天性殘疾,其中約15%患有眼部疾病。這些生病的眼睛往往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例如雙眼位置不對稱提示斜視,瞳孔區出現“貓眼樣”的黃白色反光提示腫瘤和白內障,等等。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系統性疾病對眼部的影響,例如早產吸氧史可能導致早產視網膜病變,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影響視神經和大腦視覺中樞。甚至有時候,“小天使”們的眼睛水汪汪的、又大又亮,特別惹人喜愛,但往往有罹患先天性青光眼、淚囊炎等。

聽起來問題很多、數量很大,不免讓許多家長擔憂,是否這些可怕的命運會降臨到自己的孩子頭上。實際上,問題并不是如此可怕,很多病變如果能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療和康復的,能夠重新獲得正常的光明視覺。兒童的眼保健主要把好三個關口。

第一個關口是新生兒期。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盡早開展新生兒的眼篩查工作,目前國家衛計委已經頒布《兒童眼及視力保健等兒童保健相關技術規范》,重點針對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幾種主要疾病進行篩查。眼科醫生也在抓緊研究既先進又方便易行的方法,特別是2014年,科技部批準了溫州醫科大學金子兵教授有關“重大出生缺陷性眼病”的課題,將來有望通過試劑盒就能快速確定一些可能導致失明的遺傳性眼病)。

第二個關口是學齡前期,主要是屈光不正與弱視。我們眼睛的形態在母體內形成,而眼睛的功能卻是在出生之后,隨著周圍環境的刺激逐漸發育完善起來,而且屈光狀態也不斷變化,。如果這個進程受阻,就會導致弱視、斜視等問題。因此,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兒童的表現,例如玩具拿得特別近,稍放遠些就會哭鬧不休;常常瞇眼、歪頭用一眼看或將臉斜向一側看;或在陽光下閉上一眼看東西、在陌生環境中反應慢;不能注視物體等;出現這些情況,要盡快到眼科就診。

此外,對嬰幼兒進行視力檢查非常重要。對于嬰兒,可用遮蓋方法大致了解視力情況:當孩子正在看東西的時候,嘗試遮蓋孩子一只眼,如果孩子出現哭鬧或掙扎逃脫遮蓋物,而遮蓋另一眼時無明顯反應,則提示單眼視力較差,需到醫院就診。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絕大多數能夠配合檢查視力。溫州醫科大學的王晨曉團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發育特點,研發了系列兒童視力表。家長可自購視力表在家中使用,如反復檢查仍有單眼或雙眼視力低于相應年齡對應的視力標準,則需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各種視力問題。年齡越小,視覺的可塑性越強,寶寶的視力問題應盡可能在視覺發育敏感期進行處理。因此一旦懷疑眼部問題,應及早就診;如無平時無異常表現,也建議3-4歲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檢查。

第三個關口是學齡期。如今社會和家庭在不知不覺中把壓力傳遞給孩子們,他們的書包越背越重,作業越來越多,眼睛越來越近視。最新調查數據統計,小學生約26.96%存在視力低下,22.78%出現近視。近視的低齡化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平均2小時的戶外活動,能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此外,要注意用眼姿勢及環境,保持用眼時環境光照充足;保持正確的坐姿,書本和眼睛的距離在一尺以上;不要伏在桌上、躺在床上或在動蕩不穩的車廂里看書;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近距離學習。如果一旦懷疑近視發生,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并選擇合適的干預措施和矯正方法,我們常說,眼鏡是“不苦的良藥”,一旦確診近視,第一步就是屈光矯正,并堅持定期復查,以監測近視的進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視的檢查,不單單是配眼鏡和視力。如果兩只眼睛的度數相差過大,會導致雙眼視覺功能不協調,喪失立體視覺等功能;如果近視進展過快,醫生會考慮采用角膜接觸鏡等措施來延緩近視的進展;對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很可能并發眼底的損害,這些都需要醫生通過全面的眼科檢查來明確,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隨著科技進步,現代人的視覺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移動視頻、3D視覺、智能終端等新型視覺載體形式不斷涌現,從而給成年人也帶來了新的、更為復雜的視覺功能和視覺疲勞問題,其中干眼是職場一族最常罹患的眼部疾病,據統計患病率在70%以上。

正常的眼球表面覆蓋有一層淚液,是由淚腺分泌,使人眼表面保持光滑平整和濕潤。干眼即是淚液的質或量發生異常。溫州醫科大學呂帆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研究發現,工作環境是誘發干眼的重要因素,并建立了建立無接觸、快速、定量且簡單的干眼診斷方法。辦公環境常裝有空調,空氣干燥,加快了淚液蒸發,誘發干眼。此外,淚腺分泌的淚液是通過眨眼分布到眼睛表面的。職場一族工作強度大,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眼睛長時間注視熒屏,眨眼頻率降低;而且干眼患者往往伴有淚腺的分泌減少,又進一步造成淚液更新減少,使眼表的多種代謝產物不能隨時排走,進一步造成眼部刺激性癥狀。

空調條件下的干燥環境、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高強度的視頻前的閱讀工作是誘發干眼的主要因素。因此,干眼初期可以通過調整工作習慣和環境來改善,如注意空調環境下的濕度,適當減少長時間閱讀,工作間隙有意識地增加眨眼次數,多飲水,減少接觸鏡的配戴時間等。同時,在飲食上最好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和海魚魚肉,減少高脂肪高糖飲食。若干眼癥狀明顯時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局部熱敷、滴用人工淚液等來改善不適癥狀。

從剛出生的孩子從初識光線和色彩,可能就有先天的疾病、屈光不正、弱視、斜視等,到學齡期出現近視,到青中年出現視覺疲勞、干眼等問題,到老年出現老視、退行性病變等;視覺問題伴隨人的一生。我們一定要精心呵護這扇心靈的窗戶。

作者簡介:

呂帆,博士,教授,博導,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為我國首位眼視光學留美博士,從事醫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以及臨床醫療實踐二十余年,在科研和教育領域有許多標志性成果和成就,在國際眼視光學領域享有較高聲望。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專家會員、國家衛計委視光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衛計委視覺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健康國際交流促進會視覺健康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教育裝備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入選“衛計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呂帆教授是眼視光醫學的主要創立者之一,所在的溫州醫科大學以創建“眼視光醫學”而著稱世界,在國際上被譽為眼視光學教育的“中國溫州模式”。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兩次,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三次,獲得國家級雙語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被教育部列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臨床教學示范中心”等。

1998年作為領導者之一組建國內首家集眼病診療和視覺功能矯治為一體的眼視光醫院,提出“全面、全程眼保健、預防、診療和康復”新理念,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列全國眼科醫院第一方陣(前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013年獲中華慈善獎,2014年獲批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獲批國家級藥物臨床實驗基地。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973課題、國家科技重大儀器專項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在視覺功能、近視和眼科成像的基礎和臨床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和成就。發表論文百余篇,多數發表在眼科領域的頂級雜志《Ophthalmology》和《IOVS》,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多次應邀在國際和全國性學術大會做專題演講。2010年因在國際眼視光學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歷史悠久而久負盛名的美國新英格蘭視光學院授予“視覺科學榮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