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16日專電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眼科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繼續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可避免盲癥的發生,并為預防常見眼病支招。

世衛組織與國際防盲協會等機構聯合發起的“視覺2020”計劃曾提出,力爭在2020年前消滅可避免的盲癥。山西省眼科醫院防盲辦主任石巖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在防盲領域成就斐然,已經完成消滅致盲性沙眼的任務,但我國防盲形勢依然嚴峻。目前,白內障、青光眼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成為最主要的致盲元兇。

石巖著重強調,白內障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我國都堪稱致盲的一大“殺手”,在日常生活中應當被作為重點防范對象。常見的除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外,還包括代謝性、外傷性、藥物性、中毒性和先天性白內障等。

石巖表示,目前業內對白內障發病的確切原因仍有爭論,但紫外線學說影響較大,即由于受紫外線過度照射引起眼部病變。對此石巖建議,老年人在紫外線照射強烈的情況下,應當佩戴有阻擋紫外線功能的太陽鏡,盡可能避免日光直射。同時在臨床實踐中,老年人因發熱等原因造成的脫水也會使視覺出現渾濁跡象,對此則要注意及時為身體補水。

除此之外,控制引起眼病的原發病,在高危工作和運動中加強眼部防護,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藥物及全面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均有利于防范眼盲癥。同時孕期婦女遠離輻射,預防病毒性疾病等也有助于防范胎兒先天性眼盲癥的發生。(記者 許雄)

專家支招防范盲癥 遠離白內障、青光眼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