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圍內,每16秒就有一人形成血栓,每37秒有一人因血栓死亡。今年10月13日是第3個世界血栓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12日在京舉辦“關注血栓、關愛生命”媒體見面會。與會專家提出,醫院是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高發區,血栓防控應作為醫院的質控標準之一。
中日友好醫院醫務處主任劉鵬介紹,血管損傷、血液黏稠、血流緩慢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由于手術創傷、患者臥床休息等原因,醫院高危人群多,院內血栓預防應成為醫院管理者和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患者入院后應對其血栓形成風險進行評估,根據不同情況分級預防。目前,國內一些大型醫院已將血栓防控納入質控管理指標,如上海長庚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等,但醫護人員和公眾對血栓的認知還不夠,尤其是基層醫院醫護人員對血栓的認知理解遠遠低于常見慢病。另外,肺血栓栓塞癥造成的患者死亡極易引發糾紛,加強院內防控,及時告知患者、家屬血栓風險是減少醫患矛盾的有效舉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介紹,血栓栓塞涉及人體多個部位,久坐、使用避孕藥易形成血栓,老年人、高齡孕婦也是血栓的高危人群。關于血栓的治療,目前呼吸科、心臟科、血管外科、急診科已有一定的防治意識,但栓塞高發的骨科、婦產科、血液科、腫瘤科等相關科室還需增強意識,從個別科室診治向多學科合作轉變。此外,針對醫務人員和民眾的科普教育亟待加強。(記者王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