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中心獲悉,該校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金騰川團隊成功揭示了金屬離子激活NS3解旋酶的分子機制。該項研究首次為金屬離子-NTP對NS3解旋酶激活的變構調節提供了結構證據,為治療寨卡病毒感染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精細的結構信息。該成果發表在《核酸研究》雜志上。
寨卡病毒感染由于能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神經系統病變,已經引起全球關注,并于2016年2月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是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來預防和對抗這種病毒感染。據介紹,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對寨卡病毒防控高度重視,于2016年2月17日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召開了寨卡病毒防控應急研究研討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團隊也積極參與了寨卡病毒基礎生物學的研究。
寨卡NS3解旋酶在病毒復制過程對RNA的解旋、復制起重要作用,而腺苷和金屬離子是解旋酶執行功能所必需的組分。中科院“百人計劃”引進人才金騰川研究員所帶領的團隊利用X晶體衍射技術首次清晰捕捉到寨卡病毒解旋酶結合三磷酸核苷(NTP)和金屬離子的激活初始態、NTP水解前和水解后狀態,揭示了二價金屬離子通過結合并誘導腺苷的構象變化,從而激活NS3解旋酶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