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稱國外幾個機構聯合發布報告,對美國最大的25家快餐企業關于肉類和家禽類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評級,其中幾家全球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都位列最低的F級。報道稱,這些餐飲品牌企業(包括肯德基、麥當勞等)已經承諾在美國將采購“不用抗生素的雞肉”。由于這些企業在中國沒有如此承諾,引發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指責這些跨國企業使用“雙重標準”。而比“雙重標準”更令人擔心的,是抗生素殘留對消費者的健康影響。這些企業在美國確實不再使用抗生素嗎?抗生素殘留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我們還能放心地吃雞嗎?請關注本期報道。

并非不用抗生素,而是不應用“人用抗生素”

首先要說明的是,聯合發布這些報告的機構并不是美國的政府機構,而是一些民間組織。在這個報告中,這些快餐企業的肉類、家禽類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按等級從高到低被分為A~F級:

評為 A 級,并不是不使用抗生素,而是這些餐飲企業明確表示對用過“人用抗生素”的雞肉限制采購,并公布了相關政策;

評為 F 級,主要是因為這些餐飲企業沒有對外公布肉類、家禽類供應鏈上的抗生素使用政策;或者,企業制定了相關政策但沒有持續地實施。

由此可見,不管是A級還是F級,這些企業都會使用抗生素,只不過有些承諾不使用“人用抗生素”。

那么,為什么不讓動物用“人用抗生素”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人體產生耐藥性。

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的藥物。濫用抗生素會讓細菌產生耐藥性,而耐藥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有抗生素無法起作用。因此,為了降低耐藥性的產生,各國制定政策法規時,都要求盡可能將“人用抗生素”和“獸用抗生素”分開。只是在實際應用中,出于成本、易用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考慮,這兩類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些交叉。

“集中養殖”離不開抗生素的使用

在動物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最主要的目的是預防動物生病。由于人們對肉類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要用更為先進的“集中養殖”模式才能滿足消費需求。但高密度的“集中養殖”,很容易導致傳染性動物疾病傳播,甚至會造成動物大量死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人如果吃了生病的動物肉也可能會感染疾病。所以,在現代養殖中,使用抗生素是必要措施。所謂“完全不含抗生素”的肉、蛋、奶幾乎是不存在的??梢哉f,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證了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也就等于保障了人類的食用安全。

抗生素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濫用

“抗生素殘留”聽起來挺嚇人,但是真正威脅我們的并不是殘留的抗生素本身,而是抗生素的耐藥性。用過抗生素的動物,肉中確實會有抗生素殘留。但只要按照安全標準要求使用,并嚴格遵守休藥期的規定,抗生素的殘留量并不足以威脅人的健康。

世界各國為了保證抗生素的使用安全都對其有嚴格的限制標準。我國對于批準作為獸藥使用的抗生素也有明確規定:

用前嚴格審批——所有的抗生素在批準使用前,都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必須完成相關的藥學、安全性和藥效試驗,并經過嚴格的評價和審查后方予批準生產、使用。

使用必須規范——所謂規范使用,是指使用的獸用抗生素產品,必須是經國家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并嚴格按產品標簽和說明書使用,包括:使用動物對象、適應癥、用法和用量、休藥期等。

杜絕濫用抗生素,人人有責

濫用抗生素,不僅是在畜牧養殖業客觀存在的問題,在人的醫療方面同樣存在。因此,杜絕抗生素濫用,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首先,獸用抗生素應該受到嚴格監管。某些抗生素在低劑量下使用可以提高動物的出肉率,原因是使動物生病情況減少,同時通過改變動物胃腸道菌群結構,影響飼料的發酵和消化吸收,進而提高了飼料的轉化率;但并不是抗生素用得越多,出肉率越高。有關部門應該對養殖戶和養殖企業普及抗生素科學使用的知識,并對獸用抗生素的使用嚴格監管。

其次,人用抗生素也要合理使用。醫務工作者應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向患者普及使用抗生素的知識;患者應主動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常識,遵醫囑,并在自我藥療中盡量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殘留有沒有危害?我們還能放心地吃雞嗎?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