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近年來,未成年人飲酒所導致的社會危害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10月21日至28日,主題為“關愛成長 非成勿飲”的2016年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期間,主辦方中國酒業協會號召萬店承諾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有專家評價此舉有助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這條“禁售令”真正落地生根。
飲酒漸趨低齡化
未成年人飲酒有低齡化趨勢。據中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胡小琪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一半的中學生曾有過飲酒行為,約28%的學生第一次飲酒在10歲前。
“給爺爺買瓶酒去”,這種跑腿買酒的活兒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喝酒時讓孩子小酌一口,這在很多家長看來似乎也很正常。記者采訪發現,對于未成年人買酒、飲酒問題,仍有家長不夠重視或存在認知誤區。
據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介紹,該活動覆蓋全國400多座城市,一萬家店將開展不向未成年售酒的店面活動。“開展萬店承諾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活動的初衷,是倡導行業協會、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提高公眾對于未成年飲酒危害的認識,改變公眾對于未成年飲酒的看法。”
行業協會助推“禁售令”落實
早在2006年4月實施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酒類經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明確禁售標識。
然而有專家指出,這條“禁售令”雖執行10年之久,但收效甚微。日益凸顯的未成年人買酒、飲酒現象表明,這一限制未成年人飲酒的禁令并未得到很好執行。
有人分析,“禁售令”難以落實到位,主要基于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也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行力度有關,更與觸及到酒廠、經銷商等的利益有關。
對此監管部門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家也在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未成年飲酒現象,呼吁更多企業加入到不向未成年售酒的行列當中。雖然非理性飲酒現象,給企業帶來短期的商業利益,但從發展角度講,不利于保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北京朝批商貿、江蘇蘇糖、壹玖壹玖等經銷商響應中國酒業協會倡議,表示“酒業要發展,但要提倡理性飲酒,一定不能向未成年人售酒,這樣才能讓酒類產業保持良性發展”。(陽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