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乳腺癌年輕患者數量較多,35歲以下年齡段患者約占10%到15%。這種偏年輕化的年齡分布使得我國乳腺癌患者對于“保乳”手術和“乳房再造”技術提出了更多需求,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為此走訪了天津市腫瘤醫院的腫瘤專家們,請相關專家們介紹乳腺癌治療領域的新技術、新療法。
我國乳腺癌保乳術不足10%
“保乳”手術是根據乳腺癌病變情況切除含病灶的部分腺體組織,保留其余正常腺體組織,并對腋窩淋巴結進行適當處理,使患者不必經歷乳房缺失的痛苦。保乳手術在保留乳房外形完整的同時,兼顧了術后的功能恢復,配合術后綜合治療,療效可以和乳癌根治術相媲美。但遺憾的是,我國保乳術并不普及。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保乳率達到70%~80%,而我國還不足10%,不及歐美發達國家的1/3;即使在北京或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保乳率也才從2005年的12.1%上升到2008年的24.3%。
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放射治療資源,尤其是在欠發達的鄉村地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乳腺癌患者的意識缺失,過于保守,主觀認為保乳術不如根治術做得干凈徹底,留下乳房就是留下隱患而拒絕接受此術式;同時也與我國乳腺癌患者確診時期偏晚,治療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后續放療增加醫療費用等客觀因素有關。
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一科主任曹旭晨教授表示,保乳治療主要應用于0期的乳腺導管內癌和早期(I/II期)浸潤性乳腺癌患者,還可以用于新輔助化療后取得滿意效果的局部晚期患者。相信隨著醫學的進步,保乳的適應證將更廣泛。“我們倡導保乳先行的主要手術方式,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保乳治療方案,保乳率可達30%以上”,曹旭晨教授呼吁,推廣普及保乳手術需要在改變患者觀念和提升整體技術水平上多下功夫。
乳房再造為乳腺癌患者重塑美麗
“對于不能進行保乳手術的患者,也可以在乳腺癌手術的同時進行乳房再造,既減少創傷,也不影響后續治療。” 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主任張瑾教授介紹。
關于乳房再造,天津市腫瘤醫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表示,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乳房重建術,在保證局部控制的前提下,盡量恢復患者的形體美,既可滿足乳腺癌患者治療的需求,又可滿足患者對形體和心理治療的要求。
尹健教授介紹,乳房再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即刻再造(即乳房切除的同時進行乳房再造),一種是延遲再造,最佳時機就是即刻再造。早期發現的單發腫塊乳腺癌,且乳房的腫物直徑不是很大適合進行即刻乳房再造。建議早期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手術的同時做再造手術,一方面不必經歷失去乳房的心理痛苦,一方面可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如果不適合即刻再造,延遲乳房再造可于乳房切除術后6~9個月時進行,因為在此期間可以將化療及放療完成。某些晚期患者需要大量放療及化療,可待病情穩定后再考慮行延遲乳房再造。
尹健教授指出,乳房再造的手術方式,一種是應用自體組織,一種是假體乳房。“自體組織乳房再造是以自身組織為供區,采用組織移植的方法進行乳房再造,供區可來自腹部、臀部、背部等;假體乳房一般是硅膠材料。可根據患者的條件不同,與患者共同探討選擇乳房再造的方式。
乳房再造對于乳腺癌的復發有無影響?尹健教授表示,美國做過乳房切除術和乳房切除后再造手術的對比調查,數據發現兩類患者的生存期沒有區別,復發的比例和發現復發的時間也相同。“還發現做了乳房再造的患者比沒做再造手術的患者生存還有改善。”
“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術”:治病美麗兩不誤
隨著乳腺癌患者的逐漸年輕化,一些年輕患者在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的選擇上更加難以抉擇。天津市腫瘤醫院在國內創新開展的“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術”,給部分年輕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既可以治療疾病又可以留住美麗的新選擇。
張瑾教授介紹,“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術”是在手術實施中,從乳暈下一個只有2厘米的小切口里借助腔鏡的輔助將乳腺切除。然后,通過在腋下的切口將完整切下來的乳腺組織取出來。再經過患者腋下的切口借助腔鏡系統的放大功能實現完整的淋巴結清掃后,最后將患者腋下的切口植入假體,固定假體,重塑患者乳房。
張瑾教授指出,“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術”整合了乳腺外科、整形外科和腔鏡技術的優勢。它是借助內視鏡或內視鏡光源在直視或間接直視下完成乳腺癌仿根治術和乳房再造。這種新術式的切除范圍和傳統的乳腺外科手術切除范圍和完整切除腫瘤程度是一樣的,患者的治愈率也和傳統手術保持一致。但是,它卻將原來留在患者胸前10厘米左右的手術切口,一下縮小到2厘米和“隱藏”在患者的腋下,減少了疤痕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同臺手術中同時完成的乳房假體再造,也大大減輕了患者手術后失去乳房所帶來的巨大心理創傷,實現了從身體微創到心理微創。
張瑾教授也提醒,盡管“腔鏡下乳腺癌根治術”有著諸多優勢,但卻有一定的適應范圍,即僅適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記者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