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肺癌確診時都是晚期,來不及手術或對放化療不敏感,這是肺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于晚期肺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靶向治療”,但專家強調,靶向治療始終要伴隨基因檢測。

大部分晚期肺癌會產生基因突變,對患者來說這意味著“有得治”:有機會使用靶向藥。近年來已發現了一系列肺癌的驅動基因,其中兩種驅動基因具有明確的靶點,這兩種基因就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晚期肺癌患者一般存在一個突變的驅動基因,少數人有兩個突變的驅動基因。研究表明,針對上述兩種基因陽性患者的靶向治療療效好于化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類型肺癌,醫生建議應在診斷的同時常規進行EGFR和ALK等基因檢測。其次,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療前也需要檢測。最后,還需不斷追蹤基因突變。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驅動基因可能換一個點來驅動,稱為“耐藥”。追蹤基因突變時,如發現耐藥,應調整靶向藥物。(唐芳)

專家強調:靶向治療始終要伴隨基因檢測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