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希望孩子吃得健康安全的家長一樣,小李也熱衷于自己烘焙各種美食,而所需的各種原料都能在網上買到,不少賣家還專門出售進口的烘焙用乳制品。她覺得這些進口產品原料和質量都應該更好,一直是購買網絡平臺上出售的分裝進口乳制品。

這些乳制品一般是大包裝分裝出售的,質量和保質期都只能是聽商家說。小李都是挑選一些用戶好評度高的店鋪購買,感覺這樣更保險一些。但是媒體曝光的一起違法銷售進口過期烘焙用乳制品的案件,引起了小李的警覺,看來網上購買這些產品還是有安全風險的。

據了解,近日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上海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等部門,聯合偵破了一起違法加工、銷售過期新西蘭產進口烘焙用乳制品案。調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將庫存過期的276噸新西蘭“恒天然”烘焙用乳制品,違法加工成小包裝,以明顯低于市場價進行銷售。

根據網店交易記錄,絕大多數過期乳品都銷售給了小作坊用于烘焙。售賣的商品只是用一個簡陋的塑料袋包裝,上面用標簽紙打印了“兩年保質期”等字樣。辦案人員介紹,涉案企業是按照下單時間倒推幾天編造生產日期。

除了線上小包裝銷售,犯罪嫌疑人還在線下通過熟人介紹業務,整包銷售給代理商或蛋糕店,其中不乏一些連鎖蛋糕店。同時,與熟人銷售沒有合同,未過期和過期的產品都是摻雜一起賣。

執法人員介紹說,大包裝的烘焙用乳制品,進口到了國內都要分裝,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乳制品生產。而上海的這家公司,除了涉嫌違法銷售生產過期食品以外,也不具備乳制品的生產分裝的資質。

在網絡上隨便一搜就會發現,現在淘寶上出售分裝進口奶制品的店家達到數百家,至于有沒有過期,只能是聽店家怎么說,這給食用安全帶來了很大隱患。

近年來,修改保質期是進口食品比較突出的安全問題。據相關執法人員介紹,國內一些食品經銷商甚至刻意從境外進口已過期食品。這些食品原包裝的底部一般用外文標明“到期日見底部”之類的字樣,進口商貼上中文標簽進行遮蓋,然后將到期日期修改為“生產日期”。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進口食品來源多樣、標簽管理混亂、批號識別困難,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建議對孕婦、老年人和嬰幼兒等相關的高風險食品、保健品,加快建立跨國追溯體系,便于對其來源、生產時間、批號等有明確的跟蹤和監管。 (張崢)

熱衷烘焙要注意,網購乳制品需謹慎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