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1月6日電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最近發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試驗中利用技術手段將腦部“調頻”到一定腦波頻率后,可成功降低志愿者疼痛感,這一發現或有助于開發治療慢性疼痛的新療法。
慢性疼痛困擾著不少人,老年人尤甚,但目前能緩解這類癥狀的安全有效療法比較有限。為此,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嘗試通過調節腦電波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阿爾法腦電波是四種基本腦電波之一,頻率在7.5至12.5赫茲之間。研究人員先前發現,來自前腦的阿爾法腦電波與安慰劑鎮痛效應相關,或許能夠影響腦部其他區域處理疼痛感的過程。研究人員由此猜測,如果能對腦部進行“調頻”,讓它產生更多阿爾法腦電波,則可能減輕人們的疼痛感。
這份本月3日發表在《歐洲疼痛學雜志》的報告介紹,研究人員在試驗中利用激光重復并短暫照射志愿者手臂,產生疼痛感,然后借助兩種方式來實現腦部“調頻”:讓志愿者帶上特殊的閃光眼鏡,且閃光頻率與阿爾法腦電波頻率類似;讓志愿者雙耳接受聲音刺激,聲音頻率也在阿爾法腦電波的頻率范圍內。
結果顯示,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刺激,都能有效緩解激光照射帶來的疼痛感。報告作者之一、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東尼·瓊斯說,基于這項成果將來有可能開發出簡單、安全的新療法,幫助病患緩解疼痛。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目前仍需更多臨床試驗來分析這種方法在不同疼痛類型病患身上的效果如何。(記者 張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