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季寒冷,是進補的好季節。不少人到了冬季也胃口大開,頻繁和朋友聚餐“進補”。加上過度進補、懶得動等多種原因,也就容易引發冬天膽結石病的高發。專家認為,預防膽結石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飲食著手,平時多吃清淡食物,多運動、多喝水。
專家表示,膽結石發病率逐年升高,40歲左右的中年人是患病的主要人群。他們往往工作緊張、生活方式欠合理,導致神經調節和代謝障礙,使膽汁排泄不暢大量淤積在膽囊內,如果身體肥胖,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體液成分發生沉淀,時間一長就形成結石。所以40歲以上的肥胖女性,如果經常出現飯后上腹部飽脹感,特別是晚餐后發作的,夜間突然出現上腹部疼痛,但數分鐘后能自行緩解的一定要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都會在這一段時間大量進補,喜好大魚大肉、暴飲暴食的人,膽汁容易變得濃稠,容易結晶引發膽囊炎、膽結石;有些人喜歡邊玩手機、電腦邊吃零食,長期久坐不運動妨礙了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效,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專家表示,還有些人喜歡睡懶覺不吃早餐,影響膽囊收縮,長此以往,也會形成膽結石。
冬季預防膽結石要從生活方式做起,其中,飲食控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陳忠民建議,飲食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能夠引起腹部脹氣的食物與濃烈的調味品,以防膽囊的劇烈收縮而造成急性發作;烹飪時宜采用蒸、煮、燉的方法;食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膽作用;肥胖患者要適量限制糖類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攝入;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此外,學會調節情緒也很重要,遇到事情需冷靜處理,不要出現過激行為。由于膽汁分泌、膽囊的收縮和膽汁的排放都由大腦指揮協調,長期精神緊張抑郁可導致內臟機能紊亂,膽汁流通不暢,膽囊內膽汁淤積,膽汁成分之間比例失調,促使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