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能依賴一種大腦化學物質存活。據《新科學家》雜志官網近日報道稱,這種細菌消耗掉的“GABA”分子對大腦保持穩定狀態至關重要,而細菌吞噬它這一驚人事實,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會影響到心情。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菲利普·斯坦特維茨和同事最近發現,在被“投喂”GABA分子之后,腸道中只有一種名為KLE1738的細菌在生長。“除了GABA,什么都不能讓它生長。”斯坦特維茨在此前舉行的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上宣布了這一發現。

GABA通過抑制神經細胞信號來抑制大腦活動,而異常低水平GABA與抑郁癥和情緒障礙相關,因此,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將腸道細菌與大腦活動興奮程度相關聯。新發現增加了腸道細菌影響大腦的最新證據。

2011年開展的一項試驗表明,被稱為鼠李糖乳桿菌的腸道細菌顯著改變了小鼠大腦中的GABA活性,還影響了小鼠對外界壓力的反應能力。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手術切斷連接腸道到大腦的迷走神經后,這種改變和影響竟然消失了。

目前,斯坦特維茨正在尋找能夠吃掉或者產生GABA的其他腸道細菌,并打算測試他們對動物大腦和行為產生的影響。這項工作或許為治療抑郁、焦慮等情緒疾病帶來新的方法。(記者 房琳琳)

腸道菌群失調影響心情再添新證據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