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趙敬菡)我國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貧困人口白內障盲的問題尚未解決,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日益突出。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推動眼病防治工作的關鍵期和機遇期,需要進一步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提升人民群眾的眼健康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群眾對眼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務艱巨。眼科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基層眼保健工作仍需加強;群眾愛眼護眼的健康生活理念還需繼續強化。

《規劃》提出,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將人人享有基本眼科醫療服務、逐步消除可避免盲和視覺損傷、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作為開展眼病防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眼病防治工作納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統籌規劃,加強資源整合,并將其作為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的政策舉措,繼續加強縣級醫院眼科服務能力建設,提高眼科醫療服務的覆蓋面、可及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到2020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1.構建上下聯動、緊密銜接的眼病防治工作網絡,不斷提升眼病防治服務能力。建立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推動、參與眼病防治相關工作。

2.縣級綜合醫院普遍開展眼科醫療服務,90%以上的縣有醫療機構能夠獨立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

3.開展眼病防治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工作。

4.進一步提高CSR,到2020年底全國CSR達到2000以上,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5.重點在兒童青少年中開展屈光不正的篩查與科學矯正,減少因未矯正屈光不正導致的視覺損傷。每個縣均有合格的驗光師提供驗光服務。

6.進一步加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探索建立適宜工作模式。

7.鞏固消除致盲性沙眼成果。

8.普遍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培訓,降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和致殘率。

9.開展低視力診療、康復工作,建立眼科醫療機構與低視力康復機構的合作、轉診工作機制。

《規劃》明確提出,主要措施包括:深入開展眼健康宣傳教育與工作;防治導致盲和視覺損傷的主要眼病;完善眼病防治服務體系;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強數據收集與信息化建設;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協作的工作機制。

“十三五”眼健康規劃出爐:每個縣均有合格的驗光師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