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11月25日報道,治療腦退化癥藥物的研究再次碰壁。

美國禮來藥廠的一款新藥本被寄予厚望,認為有助于緩和輕度腦退化患者的病情,但藥廠23日宣告新藥第3次臨床試驗失敗,此宣告轟動了學界。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類淀粉蛋白沉積是引致腦退化的主因,因此包括禮來在內,藥廠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如何分解并防止類淀粉蛋白沉積。因此新藥終告失敗,或會改變未來藥廠的研究方向。

禮來研發的“Solanezumab”能消除乙型類淀粉蛋白,雖然在頭兩次臨床實驗均告失敗,但該藥廠堅持新藥對病征輕微的腦退化癥患者似乎特別有效,能將腦部退化速度減慢三成。于是藥廠安排了2100名輕度患者進行長達18個月的第3次實驗,但最終仍失敗了。

禮來藥廠在過去27年為研發腦退化癥藥物已投資約30億美元(約人民幣207億元)。而它還會繼續進行其余兩項“Solanezumab”的臨床測試,包括研究藥物對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腦退化癥療效,以及新藥對腦部發現類淀粉蛋白沉積、但未出現病征的人是否有效。

部分沒有參與測試的專家對新藥的失敗并不意外。他們認為學界已開始認定腦退化癥成因有很多種,類淀粉蛋白沉積只是其中之一。此外,最新研究也顯示腦退化癥患者腦部在病征出現前就已受損,因此即使患者病征輕微,服藥后病情好轉的機會也不高。(實習編輯 周思敏 審核 譚利婭)

美腦退化新藥研究失敗重挫醫學界 曾被寄予厚望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