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在,藥沒了。”這是不少結直腸癌晚期患者面臨的窘境——也就是說患者身體狀況還可以,但已經對所有的化療方案都產生了耐藥,面臨著沒藥可用的情況。記者了解到,由中國研究者開展的轉移性結直腸癌三期臨床研究結果近日正式發布,這項名為TAILOR研究將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50%。307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徐建明說,這項研究給醫生新的選擇,也讓結直腸癌患者成為受益者。
結直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癌癥。近年來,北京市結直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男性癌癥發病順位中居第二位,在女性癌癥發病順位中居第四位。結直腸是個“富貴病”,與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有密切關系。徐建明說,人的腸道長度大約有1米,其中靠近肛門的12厘米是直腸,其余的腸道為結腸。統計數據顯示,年輕人中直腸癌更常見,中老年人群則結腸癌更多發。結直腸癌除了與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外,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在結直腸癌患者家族中,約四分之一有各種腫瘤家族史。對于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來說,因為需要藥物治療,就面臨著耐藥的問題,TAILOR研究則讓結直腸癌患者有了新的選擇。
由于結直腸惡性腫瘤生長緩慢,如果不做腸鏡檢查,很難發現早期腫瘤。因此,徐建明建議50歲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腸鏡。直腸癌患者往往伴有大便出血的癥狀,許多人以為是痔瘡引起的出血,不夠重視。其實,大便出血后請醫生做個指診就能基本判斷是不是痔瘡。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預防結直腸癌。徐建明建議公眾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紅薯、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適當增加運動量,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煙戒酒,控制體重。(記者 賈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