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自然》雜志一篇以小鼠為模型的微生物學論文中,科學家報告了腸道菌群在結束節食后體重反彈中可能發揮的作用。要想了解這一發現是否適用于人類還需進一步研究,但這項研究已經表明,腸道菌群是長期體重控制方案中一個極具潛力的目標。
許多通過節食減重的人都無法長期維持體重,而是出現了周期性的減重與反彈。但這一現象通常被稱為“溜溜球效應”,可惜其背后的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
此次,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埃蘭·艾林納夫及其同事使用反復超重的小鼠模型,讓它們交替攝入高脂肪與普通的飲食,結果發現其腸道微生物組發生了改變。當這些小鼠重新攝入引發超重的飲食后,這種變化會導致小鼠體重加速反彈。若將改變后的微生物組移植到沒有采用交替飲食的小鼠體內,這些小鼠的體重增加也會加快。
由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能利用來自小鼠個體的微生物組組成數據,精確預測某只小鼠在結束節食后會增重多少。論文作者還發現,改變后的微生物組會導致腸道中一種名叫類黃酮的植物化合物減少,并降低能量消耗水平。在小鼠中,一種基于類黃酮的“益生菌產物”療法有助于抑制結束節食后的體重反彈。
但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探索類黃酮的臨床用途,以及其他生物活性代謝產物作為有效的長期體重控制療法的潛力。(記者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