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獨特的優勢,扮演了“孵化器”“加速器”的角色。但是,與傳統常規的提供場地、提供資金不同,新一代孵化器更多提供的是技術和市場等服務,最終形成科技產業集群。

從一家企業催生出一個產業集群要多久?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安基因)董事長何蘊韶給出的答案是:兩年半。從2013年達安基因開始建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園,到目前已經孵化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生物醫藥企業106家。

“大樹”加速長成“森林”

“我們孵化器孵化的不僅是從樹苗到大樹的奇跡,更是‘獨木變成林’的發展模式,而且事實證明,龍頭企業做孵化比政府更有效。”何蘊韶對記者表示。

作為一家生物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在分子生物學技術方面,尤其是基因診斷技術及其試劑產品的研制、開發和應用上已經處于領先地位,為何還要做孵化器?

何蘊韶認為,健康產業企業項目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等特點。對于企業而言,專業孵化器能幫助解決健康行業創業者或者中小企業的生存困難。提高創業成功率,縮短成長周期。而對于孵化器自身而言,單靠一個企業單打獨斗,難以成長為“大樹”。“依托自身資源,進行外生孵化,向平臺化、集群化過渡,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可行道路。”

為了整合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達安基因的孵化體系中,達安基因利用其上市公司的平臺,通過與外部社會資本共同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實現了資金規模的放大效應。達安基因公司只是作為管理人不出資,由社會資本投資。目前達安基因已設立4只大健康產業基金,規模達30多億元。

據悉,達安基因專門成立了4只醫療健康投資基金,建設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遴選上下游產業新項目,并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企業發展必需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同時,達安基因利用自身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形成的成熟的供應和銷售網絡,為園內企業在上下游產品采購、推廣、銷售等方面提供相關服務和便利。

敞開平臺促進技術整合

隨著大科研、大分工、大協同的發展,創新愈來愈不是一家一戶閉門造車的事,廣州開發區內的企業莫不如是。對此,作為一家以技術創新立身的企業,達安基因深有體會。

以技術成果轉化為“拳頭”產品PCR試劑的達安基因,2011年前后發展遇到瓶頸。“經過10多年的發展,許多企業都在做,我們的技術優勢就不那么明顯了。”經過研討后,深思熟慮的何蘊韶決定積極引入外部合作伙伴。

何蘊韶透露,達安基因在投資孵化中創新性地構建了“創新鏈、企業鏈、資金鏈”三鏈融合機制。運用達安基因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龍頭地位及資源,為企業提供生產研發、銷售渠道等服務。利用天使投資、“互聯網+平臺供應鏈金融”等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敞開平臺最大好處是技術的整合。”何蘊韶介紹說,廣州開發區有一家食品安全檢測的公司,過去是一家食品貿易公司,它的優勢是深耕食品安全領域多年,但缺技術。“我們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給了這個公司,該公司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是新三板食品安全第一股。”

何蘊韶坦言,隨著科技發展,創新研發已經進入高度分工階段。單靠一個企業單打獨斗,難以成長為“大樹”。

互聯網“智慧菜市場”

食安科技將達安基因帶進了食品安全領域,讓達安基因發現到了食品安全領域的另一個互聯網類創業項目——“食安菜媽”智慧菜市場。

“食安菜媽”項目最初是定位在“互聯網送菜”的模式,為了向用戶提供安全的菜品。2015年,開始創業的80后小伙翟召華,開發出一款名叫“跑腿貓”的手機應用軟件,幫助社區腿腳不便的人群買菜。機緣巧合,小翟搭上了達安這艘“航母”級企業,利用食安科技的基因檢測技術來對菜品進行檢測。

“通過第三方檢測,數據獨立不受干擾,讓監管更高效、讓市民更放心。”達安創谷總經理黃珞向記者介紹說,食品安全檢測數據不僅向市民公開,還向有關部門開放后臺,方便監管。市場方也能從后臺查看銷售動態。“市場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肉菜做快速檢查。檢測項目由原來單一的農藥殘留檢測增加到水產、冰鮮、熟食等10多項,可以利用手機終端把檢測數據及時傳輸給監管部門。”

未來幾年,“食安菜媽”連盟社區菜市場還將為用戶搭建一個“食品安全、智能支付、送貨到家”的服務體系。在達安基因大健康產業的資源下為用戶提供:營養食譜、健康檢測、健康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打造一個智慧、健康、和諧的社區生活服務平臺。

借船出海的小翟,如今已成為智慧菜市場運營商“食安菜媽”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雙創”的路還很長

何蘊韶在與記者分享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寶貴經驗時表示,從“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到國內基因診斷行業的領頭羊,再到沒有圍墻的大健康產業孵化器,達安基因20多年來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成果轉化之路。

前三年達安基因發展解困措施與雙創精神不謀而合;近兩年達安進入政府推動的雙創快車道。“何蘊韶在提到”雙創“政策時說,我國正處于發展中國家階段,市場并不成熟,體質束縛現象尚存,因此,在這個新技術大爆發和商業業態迅變的重要歷史時期,我們亟須”雙創“來消除企業發展的束縛與桎梏,不斷獲得政府釋放的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何教授還希望未來可以更好地界定不同類別的國有企業,讓主流體制內創新創業者也能享受現代化企業制度的三會決策制度,與民營創新創業者在同一起跑線上合作與競爭。

公司不僅先后累計設立5只產業基金,投資13億元,目前已經建立達安大健康產業鏈平臺。公司2015年年報披露,僅2015年公司即新設立子公司13家,包括達瑞醫療科技、達瑞醫學檢驗、達安醫療器械等,以及設立或增資昌都達安醫院投資公司、達瑞生物、達安健康、廣州和諧醫療等。而且已孵化出一些“獨角獸”級公司,如達安基因投資的天成醫療設備維修服務網,2012年僅收入300萬元,到2015年已超過3億元,2015年首輪融資估值3億元,2016年次輪融資估值已達到10億元。

未來三年,達安創谷還將扶持300家醫療健康企業,至少孵化30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年度銷售額300億元,形成達安創谷生態系統。何蘊韶表示,未來,達安創谷將一如既往地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為大健康行業的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務實的支持和服務,推動先進技術成果迅速產業化、市場化,最大限度降低科技成果轉化的時間,提高轉化效率,進一步推進達安創谷生態圈中小企業的成長壯大。(記者 李穎)

達安基因:“獨木”也可“成林”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