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期刊近日發表的一篇表觀遺傳學論文,揭示了表觀基因組對疾病發展的作用,探索了環境對Ⅰ型糖尿病發展產生影響的線索??茖W家在Ⅰ型糖尿病病人中發現了免疫基因的表觀遺傳變化,而這些機制對人類來說仍是未解的謎題。
過去十年來,Ⅰ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出現了顯著上升,這被認為是環境因素(比如感染和飲食)在疾病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實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都還無法控制人體內的遺傳因素,一直依靠對環境因素進行干預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而表觀基因組就是基因組中會因環境因素而發生變化,改變基因表達方式的標記,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身份”異常重要——由于環境能改變表觀遺傳標記添加到基因組中的方式,從而改變細胞功能。因此,研究表觀基因組是衡量環境對細胞功能影響的一個有力工具。
但對科學家和臨床醫生來說,在復雜疾病發展過程中區分出遺傳和環境因素的作用并非易事。此次,為了識別環境在Ⅰ型糖尿病發展中的作用,英國劍橋大學迪里克·保羅、英國瑪麗王后大學戴維·萊斯利及其同事,以大量一方健康、一方患病的同卵雙胞胎為對象展開了研究。該團隊分析比較了雙方的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結果在患糖尿病一方發現了表觀基因組改變。在這些變化中,有許多都無法被遺傳因素解釋。一些表觀遺傳變化與免疫細胞功能的調控有關。
這一新發現極具潛力,由于Ⅰ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其還能為疾病發展過程提供新的線索。
然而,這些因素的具體作用仍需進一步探索。更深層的分析將會闡明究竟是哪些表觀遺傳變化對Ⅰ型糖尿病發展發揮了作用,以及影響這些變化的環境因素。(記者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