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心臟雜志》報道了北京安貞醫院對北京市2007年至2012年間因急性心梗住院的77943位患者信息進行分析的結果。分析表明,北京市急性心梗住院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中5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住院率上升最為明顯。同時,北京市急性心梗的亞型發生明顯改變,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患者人數比,從2007年的6.5:1顯著下降至2012年的1.3:1。專家表示,疾病亞型的變化,表明預防藥物的普遍使用降低了急性心梗發生風險,但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合并癥增多給心梗防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研究發現,北京市急性心梗住院率雖然仍低于西方,但與西方人群中住院率下降相反,北京市住院率呈顯著上升趨勢,6年間年齡標準化住院率增加31.2%。此外,北京市急性心梗的亞型發生明顯改變,ST段抬高型的住院率為47.3/10萬~40.5/10萬,略有下降;而非ST段抬高型住院率為6.8/10萬~26.9/10萬,升高3倍,與美國上世紀90年代和歐洲本世紀初發生的轉變一樣。

據專家分析,該轉變可能與指南推薦的急性心梗預防藥物(如他汀、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b受體阻滯劑和阿司匹林等)降低了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的發生風險有關。高敏心肌標志物(如肌鈣蛋白)的應用,使得非ST段抬高型的檢出率增加。人口老齡化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增多,也是非ST段抬高型住院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該研究還顯示,北京市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的住院病死率顯著高于非ST段抬高型,但2007年~2012年間ST段抬高型住院病死率下降更為明顯,這主要歸因于循證治療的改善。此外,隨著非ST段抬高型住院率的顯著上升,改善這些患者的醫療質量,加強伴隨疾病的管理尤為重要。 (劉靜)

來源:《健康報》

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合并癥增多給心梗防治帶來新挑戰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