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每天就像一臺上了發條的機器,為了生活疲于奔命。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在什么時刻,閉上眼睛就再也醒不過來。而這樣的慘劇,就隨時發生在我們身旁。

前不久,年僅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上突然暈倒,隨后不治身亡,多名金波的同事曾說,金波“工作比較拼,近幾年長期加班熬夜”。近日,湖南株洲市一名尹姓速遞員在騎三輪車送件時,突然猝死,該名快遞員每日都早出晚歸,一天工作近16個小時。著名的淘寶電商、御泥坊前董事長吳立君因長期通宵熬夜工作,突發腦疾去世,年僅36歲。

臨近年底,許多公司單位大多是頻頻加班,而接連出現的青壯年猝死事件,更是引發了公眾對“過勞死”的關注。

我國每年“過勞死”高達60萬人,超七成白領處于亞健康狀態

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已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這意味著,每天約有1600人死于因勞累引發的疾病。

“過勞死”,是指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重,心理壓力太大,感到精疲力竭,由于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多數發生在每天工作10 個小時以上的人群。如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將此病癥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并擬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

2011年,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院在對92個過勞死案例進行分析后指出,近年來過勞死發病率直線上升,其中以男性人群居多,IT行業過勞死年齡最低,平均只有37.9歲。還有數據顯示,在我國,30-39歲的人群工作壓力最大,關注過勞死最多;學生、傳媒、互聯網和金融保險等行業的從業人員過勞死最多,成為過勞死的重度關注者。同時,隨著健康狀況的下降,40-59歲的人群,越來越憂慮過勞死的問題。

“有工作,沒生活”也幾乎成了職場人的常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一項調查顯示,80%以上的企業存在員工經常加班的現象,我國職場人僅三成能享受帶薪休假。由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白皮書》顯示,有76%的白領處于亞健康狀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白領“過勞”的情況更是接近六成:包括身體亞健康、24小時待命、沒有周末、在辦公室“安家”、性格“職業化”。

在一項有13065人次參加的調查當中,所有受訪白領中,僅12.28%的人認為自己完全健康,超過四成人覺得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回答說感覺到疲勞的約28.8%,有10000多人感覺自己非常疲勞,出現肩頸僵硬,還有頭痛或胸悶的癥狀;還有15.7%的人感覺到衰老感,未老先衰。

“前程無憂”網站曾做過一項調查:當高薪和健康發生沖突時,你會作何選擇?令人震驚的是,71%的人愿意忽視健康,選擇高薪;甚至52%的人“愿意用10年生命換取500萬現金”。但是10年的健康和時間真的可以用金錢來換算嗎?

別忽略了你的疲勞,壓力大、常加班、過度勞累等都是猝死原因

衛生計生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提醒,人就像一根10厘米長的皮筋,把它抻到20厘米,即使一萬次也不會斷;但抻到40厘米,一次就斷掉了。

研究表明,當體內疲勞毒素產生過多,就會使全身細胞都受到損害。如疲勞毒素損害人體血管上皮細胞,致使血小板和膽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硬化;如果疲勞向過勞轉化,細胞損害超限,潛伏在重要器官里的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極易造成猝死。

據統計,在導致“過勞死”的基礎疾病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據中國心律失常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心臟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例/10萬人,以13億人口推算,每年心臟性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居全球之首。工作壓力、過度勞累 、緊張應激等都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過勞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醫學研究表明,它們都與壓力有關。

芬蘭職業健康中心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對6014名英國公務員進行了長達11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排除吸煙、體重過重與膽固醇過高等風險因素后,每天加班3小時至4小時的人,其患心臟病的風險要比不加班的人高60%。

當你心急火燎,趕去參加一個會議時,當你手忙腳亂,在最后一刻忙完工作總結時,身體警報系統會一次次亮起紅燈——腎上腺會分泌壓力激素,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如果這種緊張狀態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容易誘發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一系列病變。

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說,拼命工作在帶給你金錢、地位和成就感的同時,也消耗著你的健康,吞噬著你的生活。我們期望高薪通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可等到我們收獲了一串冷冰冰的數字以后,卻發覺自己也落得一身病痛,這樣的結果是否早已遠離了最初的夢想呢?

從疲憊到過勞死只差5步,專家教你將疲勞消滅在“萌芽”

工作過量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憂愁煩惱造成的緊張,喜歡甜食、運動不足導致的提不起勁兒等。但你絕對想不到,這些“小事”和可怕的過勞死之間,其實只有短短的“五步”距離!

黑龍江省健康管理學會委員徐偉指出,過度勞累的癥狀包括:加班熬夜造成眼睛發酸、干澀;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導致脫發;無病因的頭暈頭疼;食量大增、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做事經常后悔、易怒煩躁、悲觀、難控情緒;心跳加快、氣喘無力;患有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而疲勞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最終演變成慢性病,甚至猝死。因此,我們要及時將疲勞消滅在“萌芽”階段。

第一步:打不起精神。這個階段的人常覺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時人體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于是身體發出警戒,告訴你“我已經疲勞了”。

專家開方:要消除這種疲勞非常簡單,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腦供氧量,解除疲勞。吸氣時,先使腹部膨脹,然后使胸部膨脹,達到極限后,屏氣幾秒鐘,逐漸呼出氣體。呼氣時,先收縮胸部,再收縮腹部,盡量排出肺內氣體。反復進行吸氣、呼氣,每次3~5分鐘。此外,還可以攝取少量甜食,迅速補充體能。

第二步:昏昏沉沉。這個階段的人不但身上沒勁兒,而且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還會莫名沮喪。此時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濃度與血糖值持續下降,導致肌肉或內臟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的困境。

專家開方:除了深呼吸外,每天還需做一些輕度體操,如打太極拳,讓僵硬的部位獲得伸展,恢復正常血流。還可以做廣播操中的擴胸運動,堅持10~20分鐘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個熱水澡,堅持晨練,以恢復活力。

第三步:渾身酸痛。這時的人會感覺體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總是酸痛疲倦,皮膚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還會拉肚子,體溫低,睡覺磨牙。

專家開方:此時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夠8小時,睡前不要劇烈運動,以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休假一周。依賴咖啡、濃茶、藥物的人要改掉這些習慣,以免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第四步:開始得病。除了身上疼痛外,還會有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胃炎、便秘與食欲不振等癥狀,甚至還會輕度憂郁。

專家開方:這個階段的人應及時到醫院體檢,解決已有的健康問題,并捕捉尚未“萌發”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運動,至少堅持1周以上,讓身體恢復原有的步調。出現憂郁情緒切不可濫用藥物,可通過找朋友聊天,參加團體活動等方式調節,不能自我調節的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

第五步:疾病或癌癥潛伏。如果不重視疲勞的前四個階段,任由其發展,頸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門,甚至癌癥也會悄悄侵襲你。一旦踏入這個階段,輕者需要幾個月,重者需要幾年的休養生息才能恢復。

專家開方:休息與運動是消除疲勞的關鍵。休息時要采取與工作時相反的姿勢,例如工作時多半站著的人,休息時就要坐或臥;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時一定要站起來,手臂舉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此外,除了要堅持日常運動,還要有針對性地運動,哪兒覺得僵硬、發涼,就著重鍛煉哪兒。

幾位專家最后提醒,年輕人不要恣意揮霍精力,透支健康,對不斷出現的危險信號漠然視之,以免陷入疾病的沼澤,甚至過早墜入死亡的深淵。請適當松開踩緊的油門,給自己放個假,別急著沖向終點。(念壁)

相關鏈接:8招,幫你打敗疲勞

有一句話說的好:“輸了健康,贏了世界又如何?”我們為什么不能偶爾停下匆匆的生活腳步,讓自己放松一下?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周迎春建議,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8件事,就可輕松釋放自我,遠離疲勞。

1、及時察覺壓力信號。當壓力過大時,身體最脆弱的部位會有一些特定的信號,比如偏頭痛、胃痛、心悸、背痛等。在行為上,喜歡離群索居;無故爽約、遲到或缺席;不想遵從工作規范等。

2、經常反省自己。每天騰出固定時間問自己一些問題,如生活步調是否太快?今天是不是太“虐待”自己了?一旦發現問題,要盡快調整。

3、兩粒特效降“壓”藥。散步是最有利于降壓的方式,步子快一點效果更佳(每分鐘100—130步)。另一種“特效藥”是聽古典音樂,實驗證明,只需聽1個小時,焦慮情緒會少一半。

4、把握“8小時以外”生活。千萬不要把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定期旅游、多看娛樂方面的電視節目和書籍、常參加群體活動等,都容易使人放松。

5、和大自然接近。每隔一段時間要與大自然親近,多去草原、海邊以及淳樸的鄉下等地方。如果在室內,煩惱時不妨嘗試給植物澆點水。研究表明,置身植物世界10秒鐘,就可產生巨大的心理放松。

6、疲勞時補點鉀。當你經常熬夜、身心疲憊時,身體內的葡萄糖就會大量移入細胞,很容易造成體內低鉀現象,增加心血管功能障礙的突發幾率。其實,補充鉀元素一點都不難,在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及菠菜、紫菜、黃魚、雞肉、牛奶中都可以找到鉀。

7、擠時間鍛煉。即便你無法做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鍛煉強度,你也可以每月少開一天車、走樓梯不坐電梯、將電話放在盡可能遠的地方、空閑時打個盹兒、伸伸懶腰,甚至哼段小曲兒,都比完全坐著不動的好。

8、提前10分鐘。上班或赴約時,一定要提前10分鐘出發,路上一旦堵車,就會給人造成巨大的壓力。(敏穩)

“累”了千萬不能硬撐著,從疲憊到過勞死僅5步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