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癌癥的發病率都在逐年上升,而且發病年齡都在不斷提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李穗暉提醒,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中年后除常規體檢項目外,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家族史,增加必要的防癌體檢項目。但是單純的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意味著患癌,可以請專科醫生幫忙解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驚慌。

人到中年該查查腫瘤標志物

所謂腫瘤標志物是或存在于腫瘤細胞之中、或由腫瘤細胞產生的、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產生的、可預示腫瘤存在的一類物質,通過血液、體液、腫瘤組織或細胞可以檢測到,常常是臨床醫生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判斷療效與預后的好幫手。

腫瘤標志物升高≠患腫瘤

有的體檢者查出某個腫瘤標志物異常,呈陽性,便以為自己得癌了,夜不能寐。李穗暉醫生解釋,單一腫瘤標志物升高,不能診斷為癌癥,特別是增高并不是非常多。建議最好到專科醫院或大醫院再進行復查。檢查結果與檢查的準確性、檢查用的試劑以及檢測操作是否規范有一定關系。試劑質量不高,或檢測不規范,都可能造成結果的“假陽性”和“假陰性”,或檢測結果不準確。

除了以上因素外,體檢者本身的因素也會對結果有影響,比如體檢者懷孕了,會造成甲胎蛋白(AFP)、糖鏈抗原125(CA125)結果的異常。本人有類風濕,或酗酒,或在體檢前剛吃了大餐、熬夜、過于勞累等。體檢者剛吃過海鮮或油膩的食物,血清都呈油膩狀,檢測試劑放入后,粘附性受到干擾,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此外,機體存在炎癥或當某些慢性疾病發作時,某些腫瘤標志物也可能會上升。比如說卵巢囊腫、肝炎、盆腔炎會引起糖鏈抗原125(CA125)結果的異常;肝腎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癌胚抗原(CEA)結果呈陽性;肝炎、肝硬化會引起甲胎蛋白(AFP)結果異常。這些都需要通過進一步檢查來鑒別診斷。如果復查后的結果顯示腫瘤標志物數值在下降,甚至已恢復到正常范圍,則無需太過擔心。

標志物持續升高要警惕

如果腫瘤標志物異常增高,特別是增高超過正常值一倍以上的,或動態觀察到持續增高的,往往提示需要引起重視。廣東是鼻咽癌、肝癌的高發地區,以下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情況要特別引起重視,及早求醫:EB病毒DNA滴度持續升高;乙肝、丙肝患者甲胎蛋白(AFP)異常;男性出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進行性升高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其他檢測手段來排除癌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檢查,或做細胞病理學檢查。(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李佳殷)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李穗暉

人到中年防癌體檢不可少 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要警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