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陰囊鏡手術學》出版發行,該書主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楊金瑞教授呼吁,應重視陰囊鏡對于陰囊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價值。
據介紹,陰囊鏡手術是一種用于陰囊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微創手段,原理類似于胃鏡和腸鏡。不同的是,陰囊沒有天然的孔道連接體外,其內有一鞘膜腔,覆蓋睪丸附睪。陰囊鏡的原理就是在陰囊表面切開一長約1厘米的口子,置入觀察鏡進入鞘膜腔,進而進行陰囊內睪丸及附睪病變的診斷和治療。
23歲的小李踢足球時被球擊中,頓感右側睪丸劇烈疼痛,就診于湘雅二醫院外科急診,陰囊B超提示“睪丸腫脹”,未見其他異常。在急診進行對癥治療后,小李仍感陰囊疼痛明顯,復查B超仍然提示相同的結果。急診科醫生請示楊金瑞,楊金瑞認為患者有睪丸破裂的可能,而B超對于該疾病診斷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議對患者行陰囊鏡檢。在陰囊鏡下,小李右側睪丸破裂清晰可見,楊金瑞馬上進行了修補手術。小李術后恢復良好,陰囊疼痛癥狀消失,復查B超提示右側睪丸血運正常。
楊金瑞表示,超聲檢查目前是診斷陰囊內容物損傷及判斷損傷程度的首選輔助檢查方法,但仍然有一定的“失誤率”,可能造成睪丸破裂,延誤診治。陰囊鏡能夠通過微小切口進入鞘膜腔,直觀地觀察睪丸并且夾取病變組織送活檢。對于B超難以診斷的疾病,陰囊鏡檢查應作為金標準用于臨床。同時,對于睪丸鞘膜積液、附睪囊腫、附睪腫塊等疾病,在陰囊鏡下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陰囊鏡對于陰囊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價值應被重視。(嚴彬 周克勤)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