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禹永春研究團隊,經3年多潛心研究,終于發現消除或喚起恐懼記憶新方法。近期,國際著名期刊《神經元》(Neuron)雜志發表了該成果。

禹永春介紹,大腦的神經核團是“杏仁核”,它是處理恐懼信息、產生恐懼記憶的關鍵部位。如受到強烈刺激,杏仁核會高度興奮,而興奮或抑制的正常平衡被破壞,是恐懼記憶產生的源頭。“恐懼”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情緒,可引發強烈精神性疾?。≒TSD)。據統計,有80%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創傷性事件,其中5%-10%的人有嚴重心理創傷,可診斷為PTSD患者。以往對PTSD患者的治療,醫生往往會采取心理疏導+藥物緩解的方式,但療效不顯著,一旦停止治療,負性恐懼記憶會再次被喚起,精神癥狀“卷土重來”。

禹永春研究團隊設想把用年輕的、可塑性更強的抑制性細胞神經元移植到成熟的杏仁核中,使成熟的杏仁核“年輕化”,達到加速恐懼記憶消退的目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移植抑制性神經元后進行恐懼消除訓練,確可持久地壓制小鼠恐懼記憶的自發性恢復或恐懼記憶被重新喚醒。

但長期研究又發現,只有移植年輕的、未完全成熟狀態的抑制性神經元,才可以有效地促進負性恐懼記憶的消退并且不容易被重新喚起。目前,胚胎抑制性神經元移植后,小鼠產生恐懼的能力并沒有受到影響。禹永春說:“該研究目前僅處于動物實驗階段,想要真正應用于臨床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孫文)

我國科學研究團隊發現消除恐懼記憶新方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