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醫學研究顯示,年長者如果伴有肥胖,患上胰腺癌這種最致命癌癥的風險將會提高,且不論男女。如果嚴重超重,他們在5年內患上胰腺癌的危險比體重正常的成人高出45%。另外,研究人員也強調運動的必要性,指出定期進行運動可以減少肥胖,避免患上2型糖尿病,從而減低患上胰腺癌的危險。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節假日,家人朋友歡聚一堂、推杯換盞,難免多吃多喝,這就給我們的胰腺造成不小的負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郝純毅教授介紹說,胰腺雖然是個非常不顯眼的小器官,但卻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與肝臟、膽道、腸道、脾臟和一些復雜而重要的血管結構緊密相鄰。從生理功能上講,胰腺可分為內分泌腺體和外分泌腺體兩部分。前者分泌胰島素和其他一些激素類物質,這些激素入血后有利于機體利用、貯存從食物來的能量;而后者則分泌胰液,通過胰管進入十二指腸,有助于機體對食物的消化。
肥胖者容易伴發糖尿病,而一旦患有糖尿病就要格外警惕。因為研究發現,在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的患者中,胰腺癌的發病風險高于正常人群。由于糖尿病患者會產生過量的胰島素,可能會促進胰腺的癌細胞的增長速度。隨著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人們對出現多食、多飲、多尿及消瘦、乏力等癥狀的中老年人,往往只想到2型糖尿病,而忽略了胰腺癌的可能,以至一直按糖尿病治療,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時機。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定期身體檢查,警惕癌癥發病的各種癥狀。
郝純毅教授介紹說,胰腺解剖結構和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胰腺癌在發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被稱為“悄然無聲的腫瘤”。隨著腫瘤的長大,才會逐漸出現一些癥狀,如上腹部不適、隱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脂肪瀉、糖尿病、消瘦、黃疸和腰背部疼痛等。建議有此類癥狀的患者,及早去腫瘤專科醫院除外腫瘤性疾患。
郝純毅教授強調,胰腺癌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其發病風險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吸煙、酗酒、高脂肪及高蛋白質飲食、肥胖癥、糖尿病、家族遺傳、反復發作的慢性胰腺炎等。普查無癥狀的人群對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無實用價值,而對臨床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則可望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臨床上,對年齡在40歲以上,有較長吸煙史和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習慣,具有上述情況者需提高警惕,并視為高危人群。(劉 晨 錢紅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