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聞問切】

“網聞”回放

春節將至,人們紛紛購置年貨。日前,網上有消息稱,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重組牛排”“膠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塊+肉膠”拼接的。

真的有“膠水牛排”?牛排還可以“重組”?能放心吃嗎?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近日作了解答。

此膠水非彼膠水

牛排按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原切牛排”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切割包裝的整塊牛外脊、牛里脊,屬于生鮮肉?!爸亟M牛排”也稱“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調理肉制品。

“調理肉制品指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絞制或切制后添加調味料、蔬菜等輔料,經加工而成,需在冷藏或冷凍條件下貯藏、運輸及銷售,食用前需經二次加工的非即食類肉制品?!蓖跏貍フf,包括“重組牛排”在內的調理肉制品一般會添加輔料或食品添加劑,卡拉膠就是其中一種。

碎肉和卡拉膠結合成“膠水牛排”的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

王守偉解釋,卡拉膠是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一種親水膠體。它可以減少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因此被作為食品級別的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使用,是正規的食品添加劑。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卡拉膠不得用于生鮮肉,但可用于調理類肉制品的生產加工,且必須在產品包裝的標簽上明確標注?!霸跇藴室幎ǖ南蘖績仁褂每ɡz,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蓖跏貍フf。

重組不等于劣質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么會有重組肉?或者,為什么要對肉進行重組呢?

據了解,肉的重組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已經成為全球肉類加工領域重要的技術手段,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與應用。該技術是借助機械或添加輔料(食鹽、磷酸鹽等)溶出肌肉纖維中的基質蛋白,或利用輔料的黏合作用使肉顆?;蛉鈮K重新組合。

專家介紹,在屠宰分割加工過程中,碎肉的產生不可避免,而且很難直接被完全利用。通過重組技術將其重組、二次成型,不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制品的產品種類。目前,重組肉技術在牛排、烤牛肉、豬排、雞肉香腸等肉制品中都有應用。

“但碎肉不等于劣質肉?!蓖跏貍娬{,重組牛排等調理肉制品不允許以“劣質肉”為原料,也不允許摻入非食用級別的成分。而且根據規定,重組肉的原料或輔料必須在產品標簽中標示出來,這也是區分原切肉和重組肉的方法。原切牛排標簽里只有“牛肉”,如果標簽中有配料表,出現其他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的,則為重組牛排。

假冒亂象須重視

一般吃牛排,“五至八分熟”即可,重組牛排可不行。王守偉提醒,重組牛排由于經預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塊肉重組而成,內部易滋生細菌,可能導致產品細菌總數偏高,因此在食用前應烹飪至全熟。

但相比于這類容易控制的食品安全風險,重組牛排等調理肉制品更大的問題來自商業欺詐。

據媒體報道,調理肉制品假冒現象較為嚴重,很多重組牛排以“原切牛排”的名義出售,還有的重組牛排盡管沒有冒原切牛排之名,但通過添加鴨肉、豬肉等原料肉來行冒充牛排之實。

“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摻入其他成分等都是違法的,屬于商業欺詐行為,是監管部門需要重點打擊的對象。”王守偉建議,生產經營者要強化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使用包括卡拉膠在內的食品添加劑,拒絕劣質肉,保證質量安全。

中國肉類協會高級工程師張子平表示,針對國內重組牛排等市場存在的問題,中國肉類協會目前正在積極協調征求企業意見和消費者需求,盡快出臺相應的行業標準來規范整個市場。(記者 陳海波)

此膠水非彼膠水 “膠水牛排”可以吃嗎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