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歲是兒童吸入異物的高發年齡,有些病例被誤診為支氣管炎而延誤治療

小鋼珠、筆帽、花生米、樂高小顆粒……這些五花八門的小玩意兒竟然都是近年來兒科醫生從孩子們氣道里取出來的異物。寒假連著春節,大人們忙著過年,難免對孩子照看不周,正是兒童吞噬異物的高發期。孩子誤吸了異物怎么辦?怎么預防?記者為此采訪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放射科主任醫師劉鴻圣。

孩子吸入異物半月

一直被誤診為支氣管肺炎

今年1歲半的君君家在河源市,半個月前吃花生時不慎摔倒,發生嗆咳,之后反復咳嗽、喘息,到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支氣管肺炎”,但治療后癥狀沒有緩解。直到最近,孩子的父母帶著君君到廣州市婦兒中心就診,經CT檢查,發現其實是“右側支氣管異物并右肺氣腫”。

“氣道異物被誤診為支氣管炎的案例不少見,還有些小兒最初嗆咳時家長以為已經自行緩解了,但異物對氣道的傷害一直沒有消失。”劉鴻圣說:“我們收治過一個兩歲的男童,他三個月前吃排骨時出現嗆咳,一分鐘后就沒事了,家長也沒放在心上。但后來這個小孩一直反復咳嗽,多次就醫都沒有痊愈,到我們醫院才被確診為氣道異物。”

“臨床我們會看到五花八門的異物,有些簡直是不可思議,連筆帽、鋼珠都會出現,甚至還有筷子等管狀物穿過頜骨的案例。”劉鴻圣說,異物吸入主要發生于5歲以下的兒童,一方面他們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另一方面這個階段幼兒的吞咽系統都沒發育好,容易在玩耍、哭鬧時誤吞、誤食不恰當的物品。

“一般的氣道異物主要以食物為主,比如果仁、瓜子、黃皮等,這些我們稱之為陰性異物,即不可被X射線檢測的物品。”劉鴻圣解釋說,與之相對的陽性異物就是能被X射線檢測到的高密度物品,金屬、珠子、骨頭等都屬于這一類,這樣的案例也并不少見。

有些異物吸入會即時奪命

異物吸入的危害不容小覷。劉鴻圣說:“輕則引發肺部感染,造成氣管堵塞、哮喘等;若不及時治療,重者會有呼吸困難、缺氧、嘴唇發青發紫等癥狀,孩子短時間內就會窒息死亡。”

一旦孩子被異物堵塞氣道,劉鴻圣建議家長應該馬上使用海姆立克法(Heimlich)進行急救處理:

1.對于小嬰兒,馬上把他翻轉過來,嬰兒面朝下,或放在大腿上,頭低腳高位,手臂托其胸腹部,一手捏住小孩頜骨兩側,另一手拍打患兒背部肩胛骨位置,連拍1~5次;無效則改為仰臥位,雙手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腹部,快速向上推壓數次,但要很輕柔,并觀察小孩是否吐出異物。

2.對于三歲以上的兒童,急救者站或跪在孩子背后,一手握拳另一手放于其上,并置于患兒的肚臍和胸骨的劍突間,用力向著孩子的后上方擠壓,用以造成胸腔壓力增加而把哽住的異物擠出,推5~10次,每次間隔約3秒鐘。

“如果以上措施都不行,或家長對自救無把握的時候,就應及時就醫。”劉鴻圣補充說,孩子要是持續咳嗽,按照氣管炎方法治療不見好轉,而且一直也查不出病因,這時候就要警惕了,要去篩查是否是異物吸入所致。到醫院之后,醫生會詢問病史,聽診,并根據需要要求患者做胸片、CT等篩查。

當被要求做影像檢測時,劉鴻圣希望家長能理解,“有些家長會覺得CT、胸片等有輻射,對孩子健康有損害,所以很不配合。其實一般臨床醫生開這個檢查都是有必要的,是為病情考慮的,而且也做了最優選擇,至于輻射,一般正規的大醫院都會嚴格遵照國際標準,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

0~5歲是

異物吸入高發期

0~5歲是兒童吸入異物的高發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需要家長的高度關注。

“兒童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父母、保姆等看護人員得上點心。”劉鴻圣說,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時,如粥里面有骨頭等硬物,要把硬物攪碎再給幼兒食用;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吃瓜子、果仁等整顆的堅果,實在要吃的話,家長要提醒孩子細嚼慢咽。在吃東西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嚇唬、逗玩小孩,避免嬉鬧、跑跳,以免被嗆到。

此外,家里的物品也不要隨意擺放。劉鴻圣提醒,有可能被誤吞的物品要放在小兒不能隨便拿到的地方。當孩子玩耍完之后,家長要及時收拾整理好玩具,“特別像樂高的那種小零件,孩子很容易就拿來往嘴里塞。”(記者黎蘅、何家 通訊員易靈敏、周密)醫學指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放射科主任醫師劉鴻圣

5歲以內的孩子久咳不愈 或因異物吸入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