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周年政策落地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2016年是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的第三年,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楊文莊表示,國家統計局根據1‰抽樣調查,推算2016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86萬,生育水平提升到1.7以上。根據國家衛生計生統計數據,全年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政策的積極效應。

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

“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說明生育政策調整完善非常及時,非常有效。”楊文莊說,“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衛生計生統計數據,生育政策調整完善,帶動了二孩出生明顯增加。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終保持在30%左右。2014、2015年提升幅度就比較明顯了,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超過了45%。二孩比重增長主要是政策調整的原因,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數據在此是相當一致的。 ”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司長秦耕表示,2016年是落實全面二孩政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面對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孕產婦增多的新形勢,廣大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默默奉獻,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全力保障母嬰安全,為全面二孩政策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2016年,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達到1846萬,較2015年增長了11.5%,二孩比例和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明顯增加。2016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9.9/10萬,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7.5‰和10.2‰,在2015年基礎上穩中有降。

“孕產婦和新生兒突發情況多、病情變化快、家屬期望高、救治難度大,對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耕說,“2017年,滿足新增生育服務需求、保障母嬰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仍然繁重。”

養育成本約束了生育意愿

楊文莊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養育子女的成本確實也在不斷增加,壓力很大。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后,衛計委作過多次調查,這個問題進一步凸顯。

根據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家庭分別占到74.5%、61.1%、60.5%。照料壓力、養育成本、女性的職業發展,以及追求生活質量等因素,對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的約束增強了。

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占到我國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個負擔。托育服務短缺問題非常嚴重,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約50%的比例。在我國80%的嬰幼兒都是由祖輩參與看護的。

楊文莊表示,近年來,大中城市房價攀升。許多家庭也由于這些因素在考慮推遲生育,或影響再生育的決策。同時,一些用人單位擔心女性生育二孩提高用人成本,就業歧視問題也有所顯現,一些地方女性產假、哺乳假等權益落實不到位。母嬰設施缺乏,女性在兼顧家庭和事業發展方面,存在著很多的顧慮。

“中央也高度重視,明確提出構建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按政策生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國務院40多個部門明確分工,推動任務落實。一方面,積極構建配套的政策體系,完善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收等相關經濟政策,加強婦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制度,加強兒童醫療服務供給。積極開展托育服務,大力推進學前和中小學義務教育均等化,開展相關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業、休假等合法權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楊文莊說。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各國在鼓勵生育上,主要采取經濟支持、提供托幼服務,還在女性就業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進政策。但政策實施的效果一般有5到10年的滯后。”楊文莊表示,這也提示我們要在政策制定落實方面,加緊做、加快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強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設,倡導家庭負責任、有計劃的生育,摒棄重男輕女的陋習,把生育與養育教育結合起來,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負責。重視家庭建設,尊老愛幼,夫妻共同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不要把責任都推給母親。也要健全完善相應的服務設施,關心婦女兒童發展,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補齊短板加強婦幼健康服務

秦耕表示,針對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的三級醫療機構產婦“一床難求”的現象,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全國各地都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

“去年下半年,我們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專門召開了會議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在充分摸清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補齊短板,提升能力。我們要求在一個區域內每千分娩量達到17張產科床位,假如達到這個值,基本上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秦耕說。

“一是調整擴增,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潛力。我們通過助產機構的科室間、科室內床位的調整,來盡最大能力擴增產科床位。二是采取分級建檔的制度,對孕婦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來引導合理分級建檔,假如在孕產期保健過程中發現一些高危因素或高危風險,助產機構可以給予干預和治療,將孕婦轉送到相應的三級醫療機構。”秦耕說。

秦耕說:“三是聯合互動,我們通過建立婦幼健康的聯合體,通過遠程會診、對口支援等等,來帶動基層的服務能力。也就是讓孕產婦能夠在二級助產機構保健和分娩,讓他們心里踏實,生得好、生得安全。”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里對婦幼健康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增8.9萬張產科床位,爭取在“十三五”前期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的建設,確保轉診通道通暢,提升供方的能力。秦耕表示,“加強機構建設、補齊硬短板的同時,我們要補齊軟、短板,加強緊缺人才的隊伍建設。包括兒科醫生、產科醫生、助產士等等,希望在‘十三五’期間,增加緊缺的醫務人員14萬人,軟硬結合提升我們的服務能力。”(記者鄢光哲)

2016年二孩出生明顯增加 2017年母嬰安全形勢嚴峻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