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食譜”你吃了嗎,雞蛋越“黃”越營養,橄欖油炒菜會致癌……各式稀奇古怪有關“吃”的說法在這個冬季都相當網紅。北京市科協、全國晚報科技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學會等日前發布的1月“科學”流言榜,幫你揭穿那些聽上去很紅的“吃法”有多不靠譜。

“防霾食譜”能有效清肺?

霧霾彌漫,各種“清肺食譜”流傳甚廣:“羅漢果是PM2.5克星”,“銀耳蓮子羹潤肺抗病毒”,“鴨血和豬血清肺效果最好”……

真相: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測評部主任岳宏表示,“食物防霾”的說法不科學,飲食不能完全清除霧霾的危害。“食從口入,經過消化道,在小腸吸收。而霧霾微細顆粒是從鼻子進去,進入呼吸道,這是兩條完全不重合的途徑。所以想通過某種食物清除呼吸進來的微塵,抗擊霧霾并不科學。”

PM2.5微細顆粒物進入肺泡之后,會引起人體的氧化應激水平和炎癥反應水平升高。因此,可以適當多攝入一些有利于降低炎癥反應和增強免疫力的營養成分,減輕霧霾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橄欖油炒菜會致癌?

橄欖油不能用來炒菜,會產生致癌物,事實果真如此嗎?

真相:橄欖油能不能炒菜不能一概而論,根據其壓榨的等級可分為,初榨橄欖油和精煉橄欖油。有人說橄欖油不能炒菜,理論依據是橄欖油當中以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占絕對優勢,分子式當中有一個“不飽和鍵”,加熱后很不穩定,容易產生反式脂肪,從而危害健康。

實際上油脂的大家族中,按照脂肪酸飽和程度分類,總體可以分為3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不飽和程度越高,越怕熱,越容易氧化。

而橄欖油當中脂肪酸主要為,只有一個“不飽和鍵”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而我們經常炒菜用的精煉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屬于多不飽和脂肪酸,含有兩個“不飽和鍵”的亞油酸最為豐富。所以如果是精煉橄欖油,按脂肪酸的穩定性來說,實際上比大豆油等更穩定一些,沒有那么嬌氣,可以用來炒菜。

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由于沒有經過精煉的工序,含有原果中的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質,對身體有更多的有益成分,但同時也因為含有游離脂肪酸及多酚、葉綠素等植物化學物質這些不穩定成分,不適合高溫和長時間加熱,雖不至于產生明顯的有害成分,但加熱會破壞初榨橄欖油中的營養素和抗氧化成分。所以初榨橄欖油更適合用來涼拌或低溫烹飪,而精煉橄欖油則可以放心用來炒菜。

 雞蛋黃越“黃”越營養?

市民喜歡挑選土雞蛋,因為土雞蛋的蛋黃夠黃。在他們看來,雞蛋越黃越有營養。

真相:雞蛋里的黃色是由于類胡蘿卜素導致的,比如最常見的葉黃素。葉黃素是植物成分,雞本身無法合成,只能從飼料或飲水中獲取,著名的“三黃雞”的黃色就來自于此。在雞開始生蛋之前,黃色物質主要沉積在嘴、雞爪、皮和脂肪。當雞開始生蛋的時候,黃色物質逐步向卵巢轉移。蛋黃的成分是從外部一層一層覆蓋上去的,所以有時候會出現內外顏色不一致的情況。

但雞蛋黃不黃跟雞蛋營養關系不大,雞蛋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卵磷脂和維生素、礦物質等,葉黃素雖然屬于營養物質,但它在蔬菜中十分豐富,所以雞蛋顏色的差異對營養價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在相同飼養方式下,不同品種的雞蛋在營養上差異并不大。蛋黃顏色深,除了賣得貴以外,既沒有營養的優勢,又不能識別散養土雞蛋,還存在色素濫用的可能。(記者 馬亞寧)

真相:“防霾食譜”清肺?橄欖油炒菜致癌?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