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凌晨1點,浙江紹興嵊州市婦幼保健院接收了一名43歲、全身浮腫、羊水破裂的高齡產婦田女士,醫院為田女士實施了剖宮產手術后孩子出生,產后田女士大出血,僅10分鐘出血1000毫升并休克……幸運的是,經醫護人員整整21個小時跨年度不間斷搶救,生命危在旦夕的產婦最終從“鬼門關”被救了回來。

也就是在同一天里,山東滕州市37歲的孕婦張媛媛被家人送往滕州市婦幼保健院,張女士懷的是二孩,入院時體檢診斷出4項異常,且胎兒巨大。由于家屬拒絕剖宮產,產婦生產時出現意外,最終母子雙亡。

統計顯示,“全面兩孩”政策每年將增加600萬到700萬新生兒,加上1600萬左右的正常年出生人口,預計年出生人口峰值將達到2200萬左右。而二孩時代,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也大大增加。

高齡生產挑戰母嬰安全底線

在日前國家衛計委就“全面兩孩”政策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增加,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面臨新的挑戰。

如何保證高齡產婦的母嬰安全,降低二孩出生帶來的生育風險,成為當下整個社會要面對的難題。上海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所長程利南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在為眾多家庭帶來福音,緩解了出生人口下降壓力的同時,也有不可忽視的隱憂。

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8.3/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30.6%,與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保障母嬰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雖然我國的孕產婦死亡比率在世界上并不算高,但落到每一個家庭頭上都是滅頂之災。”程利南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李堅表示,孕產婦死亡率上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后,高齡育齡女性增多。同時,數據顯示,45歲以后生孩子,產婦的并發癥增多,孩子發生出生缺陷的比例比45歲以前呈幾何級數增長。

生育風險其實遠不是單純的死亡率所能體現的。它包括孕初期的宮外孕和孕早期的不安全流產。到了孕中期,孕婦有可能會罹患一系列妊娠特有疾病或者出現其他孕期合并癥,比如說妊娠期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孕晚期的時候,有可能會遭遇死胎、羊水異常、臍帶異常等;分娩時,孕產婦有可能會遭遇到包括羊水栓塞、大出血等在內的各種突發病癥;即便是到了圍產期,感染的風險也無處不在。

對生得過早、生得過晚、生得過密、生得過多說不

如何規避高齡生育可能出現的風險?怎樣才能夠更有效地保障二孩產婦及二孩寶寶的健康?程利南表示,最關鍵的是育齡女性要了解哪些因素是威脅到自身生育健康的風險因素,并且懂得如何去規避,實現零傷害。

“保證孕產婦的健康,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要生得太早、不要生得太晚、不要生得太密、不要生得太多,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只有做到這四點才能使一個國家的嬰幼兒死亡率下降。”程利南說。程利南表示,要盡量避免18歲以前和45歲以后生孩子。

“生得越多風險越大。”李堅說。一般來說,45歲以后再生孩子,女性的身體和各方面都已經不具備生孩子的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出生缺陷及產科各種并發癥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加;同時,45歲以后,隨著女性的身體會從健康走向亞健康狀態,會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開始顯現。從單純產科經驗,45歲以后生孩子的女性,尤其是經產婦出現子宮破裂、產后大出血的概率增加。由于生理的原因,孩子生得越多,子宮肌纖維之間的結締組織增加,肌纖維彈性減少,產后出血、子宮破裂的概率也就隨之增加。

合理的生育間隔,在二孩時代尤其重要。程利南指出,如果是剖宮產,從上次分娩到下一次懷孕,這之間的時間間隔應該是2~3年,即便是非剖宮產,生育間隔也應在2~3年以上,這對母親的健康以及對孩子的發育都有好處。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要警惕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重新抬頭。”程利南表示,到底生幾個好,應根據自身生理的、經濟的和家庭的意愿而定,而不是生得越多越好。

每次懷孕都應該是計劃之內

據媒體報道,無錫一名高齡二孩媽媽,生完第一個孩子后,因種種原因流產八九次。最后一次懷孕,羊水過少和胎盤前置,雖然最后生下了孩子,但也付出了巨大的健康代價。

“女性不能因為要生二孩就拿命來賭博。”程利南指出,二孩時代,生育規劃環節缺失現象值得警惕,普及生育規劃、加強生育前咨詢與服務,尤其是為高齡產婦提供科學的備孕規劃與指導迫在眉睫。

程利南表示,世界衛生組織關于母嬰健康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每一次懷孕都是意愿妊娠而不是非意愿妊娠的,因為只有有計劃懷孕,才能做到有意識地避免有害因素和環境對自身的傷害,規避生育風險。所以每一次懷孕都應該是計劃內的,而且每一次懷孕都要保證母親和孩子的安全。

李堅表示,對有生育意愿的婦女,必須提前進行高危風險評估,對的確不適合再孕的婦女,絕不能抱以“賭一把”的心態去冒險妊娠。高齡孕婦應加強產檢,以便及時發現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確保產婦和胎兒的安全。對于育齡期的女性而言,必須要樹立起生育風險評估意識,做全程系統的生育風險評估和生育風險干預,以最大可能降低生育風險。

預防關口前移,讓媽媽和寶寶贏在起跑線

李堅表示,放開二孩之后,為合理控制生育間隔,避孕節育的主動性反而應該加強。程利南也提到,“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生育間隔還是要靠計劃生育。避免人工流產,避免意外妊娠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掌握有效的避孕節育措施是每個育齡青年都應該做到的。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聯合五部委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針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增加,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增高的情況,給出了應對之策。

一是將關口前移,加強生育前的咨詢,為高齡婦女提供科學備孕的指導,妊娠風險的提示等服務。二是做好孕產婦的系統管理。篩查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產婦,對高危孕產婦嚴格實行專案管理,密切監視治療妊娠的合并癥和并發癥。三是強化危急重癥的轉院和救治,完善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的轉診和救治的網絡,保證危重的孕產婦和新生兒能夠得到及時轉運、救治,確保有效銜接和綠色通道暢通。

2017年年底前,全國各省要建立若干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市、縣兩級均要建立至少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此外,國家衛計委將依托產科兒科實力強和綜合救治能力較強的醫療機構,加快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健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確保急救分級診療暢通“生命通道”。(記者 彭蕓)

二孩時代到來 如何規避生育風險?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