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寒冷的冬天隨時喝到熱水,離不開保溫杯。然而“開蓋燙嘴,降溫費時”卻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不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解決了這個小麻煩。該集團公司三院近年推出了一款“喝水神器”,外觀與普通保溫杯無異,但不僅能保溫,喝前只需搖一搖,就能將開水變成溫度適宜的溫水。在航天科工近日于北京舉辦的“砥礪奮進新國企——軍民融合成果展”中,這款產品再次受到眾人青睞。

記者從展會上了解到,該產品只是三院運用新材料技術研制的產品之一。該院的復合材料同時也應用在不久前首飛的C919客機上。

無論是相變保溫杯還是大飛機的復合材料,都只是航天科工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取得的眾多成果之一。

五年來,航天科工摸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不僅為我國航天、國防事業作出了貢獻,還在國民經濟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商業航天領域開疆辟土

“當前全球航天技術必然要進入廣泛的商業化應用階段,商業航天產業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這是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對商業航天發展態勢作出的判斷。

航天科工近年來在商業航天領域深耕細作,取得一連串成果:快舟一號火箭成功實現一箭三星發射,完成該集團公司“商業航天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標志著航天科工已具備獨立自主研制各類典型空間飛行器及平臺的能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將實施一周內連發4顆衛星,實踐衛星星座的快速構建。

此外,航天科工在國內率先發布千億商業航天項目規劃,持續推動飛云、快云、行云、虹云、騰云五大商業航天工程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不僅將持續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也將為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工業互聯網平臺讓人人皆可制造

7月5日,航天科工與德國西門子簽署了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工業云平臺,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工業生態系統。

INDICS云平臺是航天科工推出的目前我國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務的云平臺。從發布至今,該平臺提供合作項目440多萬個,向線上企業開放了由126款大型高端工業軟件、3000余項設備設施資源、1.37萬項專利、3.58萬份標準、上百位專家構成的云資源池,為近百家企業提供了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高紅衛表示,工業經濟時代,大多數企業受制于自身制造能力,僅有少數企業能將一流創意變為一流產品。如今,任何企業只要有一流創意,都能通過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方式生產出一流產品。“人人皆可制造”有望成為現實。

為信息安全構筑“銅墻鐵壁”

2015年7月,國內第一個涉及上千臺計算機的自主可控安全網絡和信息系統在航天科工投入試運行。這是我國自主可控技術成果首次在國內大型軍工企業得到成功實踐,證明了我國逐漸具備了擺脫國外信息技術封鎖,實現信息系統大規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能力。

近年,航天科工在央企中率先開展自主可控信息系統及應用試點工程,目前已有上萬臺自主可控計算機終端得到應用。經過兩年多實踐,該集團公司在自主可控關鍵技術攻關、試點工程應用、產業發展布局、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在云計算技術領域,航天科工基于國產處理器和國產操作系統開發出了天熠自主可控云,支持構建全國產業化以及國產化和Wintel混合架構云平臺,從實處保障了云平臺的信息安全。(記者 翟冬冬 付毅飛)

喝水神器與C919“師出同門”?航天領域多產業開花結果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