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石油鉆井的井斜精度控制到1度之內,怎么鉆井開采只有一米厚的油層,還要讓這些鉆頭在高達175℃的地層深處正常工作?這些關鍵技術被稱為地層深處的“眼睛”,迄今仍然是國外對我國設限封鎖的領域。
在近日舉行的隨鉆測控項目管理部揭牌儀式上,勝利油田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我國在石油鉆井領域已經鑄就一雙明亮的“中國眼睛”。
上世紀90年代,勝利油田第一次接觸隨鉆測控技術,是因為開發復雜油氣藏,特別是打水平井,國內技術達不到,不得不請外國人出馬。
那是一種名叫隨鉆測量儀的高科技,“有了它,鉆頭跟長了眼睛一樣,不管是薄油層,還是低壓低滲低產儲層,能讓油藏無所遁形。”人們談論這一新生事物,像是在聊科幻電影。同樣夢幻的是外國人的要價,日費四五萬甚至十多萬美元,只租不賣,禁止參觀。
1995年,勝利油田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邁出無線隨鉆測量儀研發的第一步。
從那時至今,勝利油田隨鉆測控團隊再也沒有停下奔跑的腳步,先后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研發成果屢屢挑戰石油開采的禁區,一次又一次地捧回了科技創新的大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8件。
二十多年來,勝利油田相繼研發出隨鉆測量、地質導向、隨鉆測井、井下控制為核心的四大系列12個種類的品牌產品,實現了國產隨鉆技術從跟蹤到自主創新的重大飛躍,迫使處于壟斷地位的國際油服巨頭大幅降低儀器服務日費,部分解禁對華禁售的高端儀器。
目前,勝利油田已經具備隨鉆測控儀器100套年制造能力和1000口井年服務能力,這雙明亮的“中國眼睛”不僅服務于國內各大油田,還出口到俄羅斯、伊朗、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成功應用3000多余井次,產值30多億元。
為盡快形成隨鉆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勝利油田優化整合公司內部的科技資源,抽調鉆井工藝研究院、測井公司及鉆井工程技術公司相關研發人員,成立了隨鉆測控項目管理部,以研發全井筒隨鉆測控技術為目標,瞄準前沿技術,開啟了邁向自主創新的高端化、國際化道路。(記者 孫明河 通訊員 李江輝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