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機動車限行,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來控制臭氧?面對日益肆虐的臭氧污染,我市還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還有什么比較有效的辦法呢?”面對市民的疑問,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了解到,我市正在采取新的技術手段對臭氧進行控制,其中用來對付臭氧的路燈以及光催化薄膜設備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正在試用階段,隨即將會進行推廣使用。
對臭氧的控制一直在進行
相對于PM2.5,臭氧看不見、摸不著,也聞不到,甚至很難察覺其對身體的危害,正因如此,我們常常會忽略臭氧的污染。而事實上,臭氧在近地面1.5米處最為肆虐,這也意味著其對兒童傷害最大,對呼吸道、眼睛都有傷害,對過敏人群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西安從今年5月1日出現(xiàn)今年第一天臭氧污染超標后,到7月23日共出現(xiàn)41天因臭氧污染造成的空氣質量超標。而2014年全年因臭氧污染造成8天空氣質量超標,2015年臭氧超標21天,2016年37天。由此可見,臭氧污染呈逐年上升趨勢。
眾所周知,臭氧污染主要為二次生成,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是公認的前體物,控制臭氧必須協(xié)同控制這兩類污染物的排放。為了控制臭氧污染,近年來,我市已對工業(yè)企業(yè)排放加大了控制力度,在VOCs減排方面:對100余家涉VOCs排放重點企業(yè)進行了深度治理,全市所有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進行了油氣回收改造,汽車維修企業(yè)及4S店正在開展噴涂廢氣集中整治等;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所有燃煤鍋爐及火電企業(yè)均建設了脫硝治理設施,天然氣鍋爐啟動低氮改造試點工作等。而采取機動車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就是要從機動車污染排放方面,進一步消減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空氣凈化路燈單位面積消減臭氧20%-30%
除了已經(jīng)開展的工作,科研部門也在致力于從技術層面遏制臭氧污染。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副所長曹軍驥介紹說,目前臭氧道路凈化裝置已經(jīng)研制成功,并在浐灞進行試點。
記者看到,道路凈化裝置看上去與普通路燈沒什么區(qū)別,而實際上它是一臺24小時消減臭氧和PM2.5的“神器”。曹軍驥介紹說,污染氣體經(jīng)粗濾、精細過濾雙層除塵模塊高效除去PM2.5等顆粒物,之后經(jīng)過光催化氧化集成模塊進一步降解VOCs、臭氧等光化學煙霧,最終干凈空氣從風機頂部排出。“從實驗室運行數(shù)據(jù)來看,該裝置對臭氧消減率達80%,對PM2.5消減率達90%。”這是在密閉的實驗室中的數(shù)據(jù),如果在室外污染物不斷生成的區(qū)域效果如何?“從對浐灞正在試點的8個路燈來看,每個裝置對10米以下、300平方米以內臭氧的消減率達20%-30%。”
“未來,這些小型可移動光熱集成凈化設備可用于城市中心、道路周邊、工業(yè)區(qū)內以及居民區(qū),其對臭氧、PM2.5等有害氣體將起到有效遏制。”曹軍驥說道。
納米薄膜專門消解氮氧化物
“除了路燈,光催化薄膜低溫(常溫)負載技術也已進入試點階段。與路燈相比,這種薄膜更容易普及。”曹軍驥介紹說,這種薄膜可通過噴涂的方式附著在大樓外墻、玻璃、路面、建筑材料等,對臭氧起到消解作用。
“這是一種納米材料,催化劑在光照下產(chǎn)生活性自由基,其氧化能力極強,可以把VOCs、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氧化掉,分解成硝酸鹽、二氧化碳和水,排放在大氣中,這些分解物對大氣無害。”這層薄膜會被雨水沖刷掉嗎?曹軍驥解釋說,其有很強的親水性能,水滴在薄膜表面會快速鋪展形成水膜,經(jīng)風力和雨水沖刷去除污染物達到自清潔的效果。“如果這種薄膜附著在馬路上,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將在膜表面得到釋放。由于其制備簡單、安全可靠,可大規(guī)模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推廣使用。”曹軍驥說。(記者 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