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項前沿創新技術,成為開辟廣闊產業的科技“富礦”。作為軍工大省,河南依托鄭洛新自創區,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不斷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軍轉民,成果豐碩。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研發成功的世界首臺擬態計算機,實現了網絡主動安全免疫,已在我國國防、金融、網絡等關鍵部門應用。研發的可見光通信技術,有望形成一個年產值萬億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船重工725所總收入今年預計超過93億元,其中民品占90%以上。

民參軍,全面提速。河南軍工民口配套企事業單位數量不斷增加,涉及機械、化工、電子、新能源等廣泛領域。其中,鄭州機械研究所、洛陽軸研、科隆集團、宇通重工等研發的技術和產品,先后參與了“天宮”對接、“蛟龍”深潛、“嫦娥”奔月等國家重點工程。

擴平臺,協同創新。洛陽市啟動建設了軍民融合產業園,并將設立500億元的軍民融合發展基金。河南依托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已建成可見光通信等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中船重工725所、中航光電、利達光電等企業,先后建成近3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提升軍民兩用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能力。

促開放,對接需求。今年4月,河南省政府分別與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7家軍工集團簽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5月,河南舉辦鄭洛新自創區軍民科技融合成果推介會,發布和展示200余項軍民科技融合成果。

河南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步伐,力爭在可見光通信、工業CT、超級電容、擬態安全、北斗導航等優勢領域取得突破,推動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大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記者 喬 地)

河南深挖軍民融合科技“富礦” 助力經濟發展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