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北京,37度的高溫抵擋不住創新與創業者的熱情,在“云+未來”北京站峰會上,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上云成為來賓們最關注的話題。在峰會間隙,人民網IT頻道獨家專訪了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他就企業上云、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修路人”
“現在國內的創業公司,出生的第一天可能就是完全在云上誕生的企業。”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云總裁邱躍鵬在接受人民網IT頻道專訪時表示。
2014年10月底,34歲的邱躍鵬全面接管騰訊云,此時,他是騰訊內部最年輕的業務部門高管之一。此時,也正是國內云業務發展風起云涌之時,從亞馬遜、微軟、蘋果等國外巨頭,到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國內科技公司,都紛紛在企業云服務上加大投入。
邱躍鵬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實戰”考驗,就是要幫助滴滴出行,解決業務劇增后帶來的“流量洪峰”,這也是所有成功的創業公司都遇到過的難關。
兩年后,邱躍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它當時開出的藥方是將系統整體搬遷到騰訊云,事實證明,這家共享出行企業的后臺系統,得以在數天之內安然承載數十倍的業務增長。
顯然,滴滴平臺的車輛是跑在高速公路上,而滴滴的數據,是奔跑在云端的信息高速公路上。
在接受人民網IT頻道專訪時,邱躍鵬強調,騰訊云的定位是“修路者”,把信息高速公路修起來,讓企業在高速路上通過科技創造它的價值。
因此,邱躍鵬在公開場合上多次表示,騰訊云的業績只是成長中的過程指標,打造信息高速路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是最終目的。
企業上云三階段
在8月25日的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馬化騰說:“未來20年,中國制造要走向中國創造,需要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騰訊云可以提供‘智’的支持,打破制造業的‘信息孤島’,通過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將互聯網的經驗乃至海外運營的能力,都開放給中國的制造企業。”
如果說滴滴出行這樣的創業公司,對于云計算是“原住民”的話,那么對于國內眾多的傳統企業來說,尤其是傳統制造企業來說,對于云計算可以算是是“外來者”,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學習和摸索的過程。
如何幫助這些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企業上云,讓傳統企業的業務“跑”到信息高速公路上,是擺在邱躍鵬面前的又一個難題。
對此,邱躍鵬對人民網IT頻道表示,首先要認清楚企業所處的數字化階段,企業上云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用云量”和成本也是不同的。
“希望自己企業的信息數字化,數字化之后的數據存儲下來,達到一個足夠的數據量之后,通過大數據去把整個數據的價值挖掘出來,再應用回企業經營或者政府管理當中”,邱躍鵬說。
企業上云本質上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邱躍鵬認為,如果把企業云計算比作“高速公路”,那么對于第一階段的企業來說,它可能屬于剛剛買了一部四輪的小轎車,可以上“高速公路”了,雖然這輛車不可能飛奔,起碼是已經跨入這個門檻。
邱躍鵬強調,騰訊云希望將最核心的技術能力開放出來,與行業合作伙伴一道,幫助傳統企業邁過這個門檻,真正幫助到企業去提升它的經營效率。
“如果把云計算比作一條高速公路,不是說只有‘高檔車’才能去跑。每個企業的數字化發展階段不同,希望大家都可以搭上這樣的高速公路。”邱躍鵬說。
云讓人工智能成為“普惠服務”
“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云的方式來體現。不管是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方面的問題,還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熱門概念,它的后臺的核心一定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騰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
在前不久公布的騰訊二季度財報中,人工智能(AI)被定義為必備能力,騰訊將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
對此,邱躍鵬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騰訊云目前匯集了騰訊各個AI團隊,是“騰訊整個科技對外輸出的窗口”。
“騰訊云把人工智能產品定義為‘AI即服務’”,邱躍鵬說,“從最基礎的計算平臺到中間的模型到最上層應用,可能你不懂AI,直接把我的產品嵌入到你的產品里就可以,我們是全系列的輸出。”
邱躍鵬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吃菜一樣,有些人覺得你給我上一盤美味的菜就好了,有些人覺得你應該把原材料給我,有些人覺得你告訴我做菜的方法,我自己要去發揮,我們每個層面的輸出都是有的。
比如在健康領域,邱躍鵬介紹了騰訊在醫學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騰訊覓影,該產品融合了騰訊內部AI Lab、優圖實驗室等多個團隊技術,對早期食管癌智能篩查準確率高達90%。
顯然,云計算技術的普及,讓人工智能這樣需要海量數據和大規模投入的高科技技術,不再高不可攀,成為一種“普惠產品”。
“讓更多的企業可以把重心聚焦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幫助企業通過更低廉的成本,去獲取相關的技術。”對于騰訊云的未來愿景,邱躍鵬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