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早,生物醫藥公司工作的毛博士在朋友圈轉發消息《美國FDA叫停剛批準的癌癥治療技術CAR—T》,專業人士的推送引起記者的關注:當地時間8月30日由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剛剛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就要夭折了嗎?上網核查發現這一消息的轉載量不少,有媒體稱甚至引起了股市的動蕩。

細讀內容,記者發現,宣布叫停決定的是法國一家名為Cellectis的生物制藥公司。為什么剛批準上市的癌癥CAR—T療法屬于美國諾華公司,卻由一個法國公司宣布叫停呢?

帶著疑問記者聯系采訪了千人計劃專家、上海比昂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光華,重慶精準生物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第三軍醫大學生物治療中心主任錢程,浙江大學教授黃河,對這一事件進行解讀。

批準的療法沒受影響,叫停的是法國公司的試驗

“完全是兩回事。”楊光華簡明扼要,“被叫停的是通用型CAR—T細胞療法(UCAR—T)的1期臨床試驗,獲批的是經過多期臨床驗證了安全可靠性、作為醫療手段的個體化療法。”

也就是說,8月30日被FDA批準的CAR—T療法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仍在上市,而被FDA叫停的是今年2月被FDA批準進入臨床試驗的UCAR—T。

兩者雖同屬CAR—T療法,但并不相同。前者利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通過基因修飾,把T細胞“武裝”起來,再輸回體內,“精確制導”地與癌癥戰斗。而被叫停的UCAR—T療法試圖尋找一種通用的T細胞,被不同的身體接受,達到治療效果。

“兩種技術路徑起步時間不同,沒有誰更安全的問題,只是目前為止研究的成熟度不同。”黃河表示,CAR—T此前也出現過臨床副作用致命而停掉的路徑,但其他路徑并行推進,最終走向成熟,有了獲批的產品。UCAR—T走向成熟也需要這樣一個過程。

上市療法治療病人100多例,療效不錯

“FDA批準CAR—T細胞療法上市是一個嚴格、復雜的流程,可分為3個階段。”楊光華解釋,首先要提供藥效、安評等證明材料,申請進入臨床試驗;FDA批準進入臨床試驗后,才能進行病人試驗,調整用藥劑量或治療方案等;多期臨床證明安全有效后,批準上市。

資料顯示,上市的美國諾華公司CAR—T療法,商品名為Kymriah,用于治療25歲以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患者。

“諾華公司獲批前向FDA提交了近70例病人的臨床情況,證明該療法使得癌癥病人情況發生了好轉。”錢程說,“目前一百多例病人在接受治療,療效都不錯。”

叫停不是終結,FDA將調查原因

“法國Cellectis公司的UCAR—T療法的前幾例病人都是有效果的。”錢程說,“叫停是因為出現了一例死亡病例。”

Cellectis公司公布資料顯示,死亡病例為78歲的罹患“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的男性,在注射了一種藥劑8天后死亡。

“導致病人死亡,叫停臨床試驗是一項常規制度。”楊光華表示,其間FDA會對死亡原因展開調查。

“叫停之后,在兩個情況下試驗還會重新開啟。”錢程解釋,“一個是,調查發現死亡與療法無關;另一情況是,新技術引起的死亡,醫藥公司明確了原因,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安全有效的改進措施,經FDA審評后,就會開啟。”

2016年,美國JUNO公司也一度因病例死亡被叫停。“一個星期內獲批恢復了臨床試驗,”錢程說,“這個時間取決于醫藥公司能不能把問題講清楚,把對策調整好。”

我國是什么情況?

“目前在臨床試驗上已經證明細胞免疫療法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黃河說,國際上,美國處于領先,FDA作為監管部門對于這類創新性技術,有快速審批通道。

“在我國,也有很多公司在做,但對于國內生物醫藥企業來說,上市的‘大門’還沒有明確。”黃河說,目前對細胞療法的國內監管和審批程序并沒有明確路徑。

據國家衛計委此前的政策,CAR—T屬于細胞治療3類技術,企業進行該類技術的臨床試驗不由CFDA審批,而是需要臨床有資質的醫院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但上市許可這一步怎么走還沒有規章制度。”黃河說,“我們呼吁政府部門盡快完善政策和監管制度,推動成熟的細胞療法上市。”

記者將獲得信息反饋給文章開頭的毛博士,他回復說:“我確實沒仔細看就轉了,我先刪了。”(記者 張佳星)

FDA叫停剛批準的癌癥細胞療法?沒有的事!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