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干細胞科學造假丑聞發生十多年后,該領域科學家加大了對政府的壓力,要求放寬對人類胚胎研究的嚴格規定,以及解除對研究的“禁令”。

日前,在首爾舉行的韓國國家生命倫理委員會與衛生福利部的公共論壇上,11名研究人員和學者受邀討論該國生物倫理政策對研究的影響。與會人員認為,應盡快推進相關法律的修改,以促進韓國科學界在人類胚胎領域的研究,和由此帶來的對新型治療方法的探索。《自然》雜志對此事給予了關注。

起步就“摔跤”

2004年,首爾國立大學的吳素紅宣稱,從克隆的人類胚胎中產生了人類干細胞。為了回應公開辯論,韓國的“生命倫理與生物安全法案”在一年后生效,對人類胚胎研究做出限制,只有那些從國家生物倫理委員會獲得執照的科學家才能從事這方面研究。

最初,黃禹錫團隊是唯一獲得授權的。緊接著,2006年,他的結果被發現是偽造的,黃禹錫本人也因貪污和生物倫理學等違法行為被判刑。

盡管對人類胚胎研究的規定在丑聞發生前就制定了,但許多人認為,新的研究工作卻因此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這相當于對韓國胚胎研究實行了事實上的“禁令”。

只剩一個團隊

丑聞之后,唯一獲得胚胎干細胞項目研究執照的,仍然只有一家,變成了首爾大學發展生物學家李東力領導的科研團隊。

李東力說,在韓國,他的團隊僅限于使用經低溫冷凍的體外受精的剩余卵子。但是,用冷凍卵子降低了插入另一人DNA的克隆技術有效性,從所得到的胚胎中獲得干細胞尤為困難。科學家更傾向于使用直接來自捐獻者的新鮮卵子,而韓國的法規迫使他去國外繼續研究。

2014年,李東力團隊報告了對人類胚胎干細胞的克隆工作,但實際上,它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CHA衛星設施進行的,使用的是美國捐獻者的卵子。當時,美國對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并未受到聯邦法律的限制。

李東力希望韓國的法律得到修改,以便本國研究人員能獲得捐獻者新鮮的卵子。

法規“落伍”了

金秀洙是韓國大田基礎科學研究所基因組的工程師,他在論壇上說:“現有法規是在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流行之前制定的。在韓國,這種最新工具可以用于人體以外的細胞,但不能用于胚胎或人體細胞中。”

金秀洙提出,CRISPR-Cas9技術可能治療一系列疾病,在臨床和胚胎檢測中都大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和瑞典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允許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實驗。

對此聲援的科學家認為,解除“禁令”,不僅僅是恢復了利用韓國捐獻者卵子的便利,更會鼓勵科學家研究東亞人群的遺傳疾病發展機制。

在論壇召開之前,當地媒體報道說,一個由政府組織的研究人員、倫理學家和宗教學者組成的小組,正在游說政府結束對人類胚胎的研究限制。

但一些生物倫理學家卻警告政府,不要在沒有公開咨詢的情況下,試圖對法律做出改變。衛生福利部的生物倫理部門告訴《自然》雜志新聞團隊,并沒有計劃修改現行規定。

修改法規可能需要數年,但與會科學家認為,公開聽證會的召開,是向這個漫長之旅邁出的一大步。(記者房琳琳)

擺脫黃禹錫丑聞 擁抱基因編輯技術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