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4月26日電 紫冠一號、現代舞裙生菜、青珍……這些在餐桌上十分平常的蔬菜,在培養板上規整地排列著,沒有土壤、無需陽光,僅僅依靠營養液和人工光照就可茁壯生長。這些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如今在中國規模最大的密閉型人工光植物工廠內上演。

“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得不轉移到地下生活,那么我們已經具備了讓蔬菜在不接受自然光照和缺乏土壤栽培的環境下正常生長的能力。”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工廠研發中心主任裴克全告訴記者。

這座植物工廠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光電產業園內,項目占地面積300畝,總建筑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在十萬級無塵無菌凈化車間內,科學家們利用LED光譜技術及自動化設備,通過計算機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及營養液等因素進行智能控制,克服作物對生產季節、氣候等自然條件依賴,實現連續生產。

在植物工廠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多重消毒程序、穿戴兩層防護服、佩戴防護面罩和消毒手套進行工作,這也是為了防止將導致蔬菜病蟲害的因素帶入,因此在作物的全生長周期內不需要噴灑任何農藥。

“我們的蔬菜從種子栽培一直到收獲包裝,全部都是處在無菌無塵的環境中,因此在擺上餐桌時甚至不需要任何水洗過程。”裴克全說,“因為在這個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蔬菜比自來水還要干凈。”

2016年6月,首棟1萬平方米的生長環境全智能控制的植物工廠正式投產,日產綠色無污染、高品質蔬菜1.5噸,這些蔬菜被銷往福建廈門、福州、泉州等130多個銷售終端。

記者在植物工廠外看到,一些展示的集裝箱內正進行著蔬菜培育,在箱體上,光伏電板清晰可見。據裴克全介紹,這些集裝箱可以稱得上是“微縮版植物工廠”,在一些環境惡劣的邊防哨所,邊防戰士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輔助植物工廠生產,由于集裝箱內可以立體搭載多層培養板,且通過控制可變光等環境因素,蔬菜的生長周期大大縮短,因此這些“微縮版植物工廠”的生產效率遠遠高于傳統的土地種植模式。

事實上,除了普通的食用蔬菜外,植物工廠同時正在進行著中藥材培養的相關實驗。“我們通過對照實驗,模擬出不同光照、不同成分的營養液生長環境,將有效藥用成分盡可能多地累積在植物本體內,這將為傳統中醫提供更精確的量化配比。”裴克全說。(記者 顏之宏 董瑞豐 彭培根)

無需水洗,植物工廠讓蔬菜“優雅上桌”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