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看似普通的黃色Polo衫,其實是用運載火箭涂層上的超疏水材料制成,防水防塵防腐蝕;一袋袋不起眼的方便面脫水蔬菜包,卻凝聚了貨真價實的航天冷凍脫水技術,保鮮保質保營養;一包包嬰兒使用的“尿不濕”,居然是為了解決航天員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應對尿急而發明的,吸水能力超級強……
4月24日,以“航天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二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行。科普展上,形形色色的航天技術衍生產品琳瑯滿目,十分“接地氣”。曾幾何時,探索浩瀚宇宙、徜徉星辰大海的“高精尖”航天科技,現如今早已成功對接人們的衣食住行。
“航天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能夠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田玉龍告訴記者,通信衛星為人們裝上了“順風耳”,足不出戶就可以聽到千里之外的聲音,隨時隨地與世界聯通;氣象衛星為人們安上了“千里眼”,在家中便能夠及時了解全球的風云變幻;導航衛星是人們的“指南針”,走到哪里都不會迷失方向,東南西北盡在掌控;遙感衛星是人們的“情報員”,時時刻刻監測預警臺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經濟損失大大減少。
當被問及航天是如何創造美好生活時,德國宇航員格哈德·蒂勒教授舉出這樣一個例子,“40年前,我到南美旅行,想給一位過生日的朋友打個電話祝福。可當時打一通國際電話過程曲折,僅幾分鐘時間就花了昂貴的電話費。而昨天我在西安和家人視頻聊天,整個過程非常便捷,而且一分錢也沒花。這足以說明航天科技正讓人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社會資本大力挺進太空產業,商業航天市場愈發蓬勃發展,太空旅行計劃將使航天技術更進一步地對接百姓生活。航天科技集團包為民院士介紹說,太空旅游在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百年以后,人們乘坐飛船到月球或者到更遠的星球也許正如現在乘坐飛機一樣習以為常。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技術難關要勇于突破。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探索商業航天的步伐,未來我們將最大限度地集結社會資源來發展航天事業。我們選擇了航天這條路,就一定會堅守下去,讓航天夢想得以實現,讓航天科技為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航天科工集團黨組副書記方向明說。(佘惠敏 李芃達)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