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炎性疾病,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范圍包括鼻腔鼻竇、咽和喉,其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

為了攻克呼吸道炎性疾病,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承擔了“呼吸道炎性疾病中成藥大品種培育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日夜兼程,砥礪攻關,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2016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在傳承中謀創新

為攻克難關,該項目另辟蹊徑,遵循傳統中醫理論,結合現代新藥發現、新藥系統評價與制藥工程技術,以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炎性疾病需求和療效為導向,通過原始創新、產學研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成功研制出防治呼吸道炎性疾病急需的2個現代中成藥——“銀馬解毒顆?!焙汀把a腎潤肺口服液”系列產品。

這些產品是主治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炎性疾病的系列中成藥大品種,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授權發明專利6項,外觀專利3項。

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源于項目將現代科技與傳統中藥“聯姻”,并嚴把質量關。源于設計(QbD)藥品質量控制,項目確保產品有效、安全可控。從藥材質量控制、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終端產品質量控制三方面嚴格把控質量關。

項目中采用的17種藥材均來源于GAP基地,其中6個核心藥材以歐盟GAP要求建立了種植基地,建立了17種中藥材的多元對照指紋圖譜庫,以及重金屬和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的檢驗檢測標準,從源頭上確保原料藥材的質量。

在科研方面,項目創建了NIRS光譜與有效成分的多元校正模型,建立了中間體、半成品、成品多指標成分的含量和HPLC指紋圖譜等內控標準,應用于中藥提取、純化、制劑等生產過程的在線檢測和質量控制,保障產品質量。

首次將生物活性評價應用于中成藥的質量控制,采用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活性檢測法(NA)建立了中成藥體外抗病毒活性評價方法,并作為成品的內控標準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控水平,保障產品療效。

項目不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還走向了產業化,已建立了整合式生產線,無需人工輔助操作,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高,具備在線實時監控功能,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建成全國最大產能的全自動中藥口服制劑生產線,具有符合歐盟GMP標準的17條口服液和顆粒生產線,擁有德國全自動GEA配液系統、意大利貝威蒂全自動燈檢機、意大利馬克西尼和德國烏爾曼全自動包裝線等,實現生產過程的精確控制。

產業化帶來了收益,迄今為止,口服液車間年設計產能8億支,年提取能力3.5萬噸。產品已實現累計銷售收入200.97億元,累計利稅82.33億元;促進上下游產業鏈的業績快速增長。這對我國中藥新藥創制、中藥制造、質量控制、產業化等具有示范意義。

在跨越中謀發展

探究起來,該項目之所以能一鳴驚人,還源于十多年來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在中國醫藥研發、生產領域的持之以恒和堅持探索。

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坐落在璀璨的岷江之畔、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都江堰。

2004年,海蓉藥業投產,現已發展為集化學藥品(大分子生物制品、創新小分子藥品)、中成藥的研發及產業化孵化生產、銷售于一體,以國際認證標準注射劑生產線為特色的綜合性醫藥企業。

十多年來,秉承“求索進取,護佑眾生”的理念,堅持“堅韌不拔、銳意進取、團結協作、永不滿足”的企業精神,海蓉藥業利用西南地區科研院所優勢、人才優勢、信息優勢、中藥材GPS基地及集團自身的科研技術能力和經濟實力,同時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管理、科研人才,加強新品研發力度,加強現有產品質量保證力度,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2年,海蓉藥業憑借自身強大的綜合團隊一躍成為四川省制藥企業前4強。

在發展中,海蓉藥業注重產學研結合,先后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成立了科研平臺,2004年獲批成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2008年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成立“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2011年成立“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2012年成立“國家產學研聯合實驗室以及制藥工程博士授權點”。并承擔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4項、平臺1項、省市級項目12項。

產業決定未來,膽識決定成敗。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由揚子江藥業集團總投資40億元建設的海蓉藥業西南小集團已經形成,在“十三五”規劃中海蓉藥業集團依托成都市金蓉大廈國家級藥物創新平臺,聯合都江堰海蓉藥業、雙流海匯藥業、雙流天府藥坊大健康產業基地,一體三翼飛速發展。

英才薈萃,實力雄厚,作為行業的開拓者,海蓉藥業集團已逐步在技術、品牌、資本、文化四個方面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未來,海蓉藥業集團將堅持以質量鑄就品牌,以創新成就未來,不畏艱難、激流勇進,力爭在五年內躋身四川省制藥行業銷售、利稅前兩名。(記者 馬愛平)

科技“聯姻”傳統中藥結碩果 呼吸道炎性疾病得新方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