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探路者——歐洲航天局(ESA)發射的用于驗證在太空觀測引力波是否可行的探測器傳來喜訊:這一辦法行得通!

LISA探路者于去年12月3日被發射到距地球150萬公里的高空。今年2月,上面的兩個金屬塊被釋放并開始自由漂浮。3月1日,LISA探路者的科學任務正式啟動。科研人員在此后的55天內測量了兩個小金屬塊的相對距離,結果顯示,用現有技術建設一個大型的太空引力波天文臺是可行的。

兩個金屬塊是實驗的關鍵。它們由金鉑合金制成,大小如同高爾夫球,相對距離為38厘米。它們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擾的情況下自由漂浮,以保證只受重力影響。探測器上的激光干涉儀以極高的精度測量兩個金屬塊相對距離的變化。除此之外,探測器還可以使金屬塊免受陽光和太陽風等外力的影響。

在發表于6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報告中,LISA探路者科研團隊展示,兩個金屬塊幾乎保持了靜止,且兩者的相對加速度甚至不及地球引力的一萬兆分之一。LISA探路者項目科學家保爾·麥克納馬拉稱,實驗所達到的測量精度是所需要的300倍以上。雖然LISA探路者并不能探測引力波,但它所展示的關鍵技術為設立大型太空引力波天文臺鋪平了道路。

LISA探路者執行的是歐洲航天局引力波探測計劃的前期任務,目的在于演示和驗證相關技術。正式的“激光干涉儀空間天線進階計劃”(eLISA)將于2034年或更早實施,預計投入10億歐元。目前該計劃尚未被正式批準。

2015年9月,美國科學家利用架設在地面上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信號來自兩個黑洞的碰撞,頻率在100赫茲左右。不過,引力波的波譜跨度非常大,假如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合并,將產生更低頻率的引力波,eLISA的目標就是在太空中探測這種更低頻率的引力波。(記者劉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