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隨著時空變遷、氣候變化,水問題變得越加復雜多變,尤其是水資源緊缺、水災害頻發、水污染嚴重、水環境惡化以及干旱、暴雨等問題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極大威脅。
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同時不斷有干凈的水源被污染。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缺水已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如何解決世界性缺水問題,不少國家科學家對此不懈研究,試圖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治水,比如從化學實驗室通過化學反應制水,或通過高科技手段將海水淡化提取水。最新的消息是,各國科研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從空氣中得到水,深圳就有一家高科技企業正在從事空氣制水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已取得多項專利技術。
化學制水:成本高有風險不太現實
今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講述了一名宇航員只身一人在火星上生存的故事。水是火星上最缺的東西,電影里的男主角在火星上通過制水獲得了可以飲用并且能澆灌土豆的水。男主角首先用自己的尿液進行分解,通過分解和過濾將尿中的水分都分解出來。但這樣得到的水遠遠不夠。男主角又開始使用第二種方法,點燃聯氨。
聯氨是一種無色的高度吸濕性的可燃液體,在聯氨中氮原子的孤電子對可以同H結合而顯堿性,但其堿性不如氨強。聯氨是一個二元弱堿,不溶于乙醚、氯仿和苯,能與水、甲醇、乙醇等混溶,與水能形成恒沸物。聯氨與空氣中的氧氣點燃后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水和氮氣。
當然,通過聯氨可以制水,但在生活中卻幾乎不會這么做,因為聯氨是有毒的物質。
在中學時,我們就學習了氫氣和氧氣經過化學反應得到水。常溫常壓下,氫氣是一種極易燃燒,無色透明、無臭無味的氣體。在自然界大氣中沒有氫氣,現在工業上一般從天然氣或水煤氣制氫氣。如果用氧氣和氫氣來制水,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爆炸的風險。所以,通過化學反應制水,只是在實驗室里發生,目前還不能應用于現實生活。
海水制水:海水脫鹽產生淡水
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13億5000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類飲用只占2%。如何將海水變成清潔的飲用水,即海水淡化,成了很多科學家考慮的首要選擇。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早在400多年前,英國王室就曾懸賞征求經濟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但直到16世紀,人們才開始努力從海水中提取淡水。當時歐洲探險家在漫長的航海旅行中,就用船上的火爐煮沸海水以制造淡水。加熱海水產生水蒸氣,冷卻凝結就可得到純水,這是日常生活的經驗,也是海水淡化技術的開始。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可實現盈利的碳酸銨離子交換法。最新的方案是應用反滲透膜的反滲透法,這種方法以其設備簡單、易于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的優點,迅速占領市場,逐步取代蒸餾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以色列是個極度缺水的國家,他們通過海水淡化來解決吃水的問題。記者馮志文介紹,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廠是全球第二大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工廠,每天生產1.18億立方米飲用水,占以色列年用水需求量的55%,而每立方米成本僅為0.53美元。工廠將一公里外15米深的海水通過大型管道抽至離心設備,經過加工處理,最終變成可以飲用的淡水。海水淡化工廠中使用了多項創新技術,包括其獨有的“三中心設計”(泵中心、膜中心和能量回收中心)、三根管路取水和獨特的脫硼系統。全自動化工廠使用一流節能技術,工廠由獨立聯合循環發電廠供電。
以色列水務和海水淡化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色列公司目前占有全球近一半的海水淡化市場,用戶遍及中國、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全球各地。
空氣制水:有空氣就有水源
除了海水淡化,以色列是世界上較早將“找水”的觸角伸向令人最不易察覺的一種事物——空氣。
空氣制水機原理類似于抽濕機,吸入的是潮濕空氣,排出的是干凈的水。空氣制水機的制水能力主要取決于空氣環境濕度的大小,濕度越大,制水能力越強;反之,濕度越小,制水能力越低。在60%-70%的濕度環境下,空氣制水機制水的能力最強。
在深圳,也有一家空氣制水技術領先的公司——深圳福能達。據介紹,該公司在水科技領域擁有多達486項專利,其中無廢水純水機技術、高效分子篩改性濾料技術為獨家擁有的發明專利。其核心技術源自太空艙的飲用水處理技術,高效改性濾料獨家發明專利技術,三級空氣過濾,四級水過濾。
首先,通過鋁板過濾,過濾空氣中物理塵埃、粉塵、煙、花粉等有害物質。然后通過PP棉濾芯,去除水中泥沙、鐵銹、污泥、膠體等大于5毫米的顆粒物質。再用活性炭改性分子篩,去除水中異色、病毒、氨等有害物質,還有多層活性炭去除水中的重金屬和有害離子。
空氣制水不但是科技的進步,更有著極強的實用性,可廣泛地應用于家庭、辦公室、酒店、餐館、輪船、度假屋、醫院、建筑工地、礦山、海上鉆井平臺、軍艦、畜禽農場、軍隊等,尤其在自然災害救援現場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空氣取水的方法能直接打破地域的局限性,因為只要有空氣的地方,就有水源。(記者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