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官網12日報道,天文學家在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帶里,新發現了一顆軌道超長的矮行星。其出現將幫助揭示行星形成早期的情況,并促進人們了解太陽系“年輕”時的狀況。

遵照2006年國際天文學大會對矮行星的定義,這是一類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體積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間,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于圓球)形狀,并不是行星的衛星。目前最著名的矮行星,就是從太陽系大行星行列被“打入”到矮行星隊伍的冥王星。不過,除了冥王星之外,屬于這一類的天體很多信息仍不明確。

此次的研究隸屬“外太陽系起源調查(OSSOS)”的一部分,包括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天文望遠鏡”的數據和強大的計算機圖像搜索發現了這顆矮行星,國際天文協會的小行星中心將其命名為RR245。“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位于夏威夷高達4200米的莫納克亞火山峰脊上,其有利條件可以使天文學家對柯伊伯帶遙遠的冰冷世界進行仔細觀察。RR245首次被發現是在今年2月,團隊科學家隨后提出,這個明亮物體的移動速率如此之緩慢,它顯然至少是在地球與海王星距離兩倍之外的地方。

據目前對RR245軌道觀察的數據推測,它繞太陽一周可能需要700年,是已知矮行星中軌道最長的一個,冥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則為248個地球年。RR245旅行到最接近太陽時應該是在2096年前后,屆時距日50億公里;而其遠日點將超過120億公里。RR245的確切大小及漫長的軌道演化等各種屬性還需要進一步測量。而在未來幾年,其精確的軌道獲得后,RR245也將得到一個全新的名字。

此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認可的矮行星有5顆,分別為谷神星、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以及鬩神星。團隊成員表示,大多數此類天體小而模糊,但這顆新發現的矮行星卻很明亮,十分便于開展研究,將有助于揭示行星形成早期階段的情況。

總編輯圈點

冥王星被開除行星籍,仍是天文學界一樁爭議公案。海王星外的新發現,將平衡冥王星的心態:“人家跟你地段一樣,也是矮行星。”雖然望遠鏡的視線已拓展到百億光年,仍免不了“燈下黑”,尤其是太陽系外圍的寒冷地帶,還有多少破碎的星體散布呢?估計再過一百年也找不完。(記者張夢然)

冥王星有了軌道超長“新伙伴”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