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科考母船“張謇”號12號從上海臨港蘆潮港碼頭啟航,開始第一次遠航,奔赴“海上絲綢之路”南線,前往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其附近海域。

以我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命名的“張謇”號,是專門為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彩虹魚”設計的科考母船,也是我國第一艘完全由民營企業出資建造的遠洋科考船。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載員60人。據了解,“張謇”號首航將分為兩個航段。第一個航段將在南海進行船上科考設備的深海調試;第二個航段奔赴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所羅門海,在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顛海溝附近海域開展深淵科學聯合考察。整個航程歷時63天,共8600海里。在為期兩個多月的考察中,隊員們將調查新不列顛海溝的地形地貌;采集海水、沉積物和生物樣品;探秘海溝里的生物群落組成、物種豐富性和多樣性;研究海溝里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組成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在深淵碳循環中的作用等科學問題。

國際海洋界一般把海洋6000米以下的地區稱為“深淵”。目前,深淵科學成為國際海洋科學的前沿。隨著我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研制成功并投入試驗性運行,我國深淵科學發展也有長足進展。2013年,上海海洋大學成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并和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緊密合作,聯手研制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彩虹魚”號。科考母船“張謇”號首航,標志著我國萬米級深淵科學流動實驗室“彩虹魚挑戰深淵極限”項目邁出了重要一步。(記者陳瑜)

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首航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