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輸血醫學研究所血型室的工作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實驗結果。(資料圖片)
《輸血醫學學科中現代分子免疫血液和遺傳技術的建立和應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病人是O型血,我也是O型血,抽我的輸給病人!”這樣的場景,我們或許會在各種搶救場合遇到。大家對ABO同型輸血都比較了解,但僅做到ABO同型輸血就安全了嗎?當然沒這么簡單。
臨床上,反復輸血的患者有時會出現輸注無效甚至有不良反應的現象。這是因為一些有妊娠史、輸血史、藥物史和骨髓移植史的患者,或者因地中海貧血、白血病、惡性腫瘤等而需要長期反復輸血的患者,會因各種因素,在體內產生ABO血型之外的免疫性同種、自身或藥物抗體。
2015年10月20日上午10時,南寧輸血醫學研究所收到了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送來的一份疑難血液樣本,顯示該患者重度貧血、β-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既往有輸血史,現孕36周,血色素56g/L,因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配血不合,不能輸血。
情況緊急,人命關天。該所血型室的專業人員綜合運用吸收放散試驗、直接和間接抗球蛋白試驗等多項實驗技術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該患者ABO血型為O型,存在多種不規則抗體。
之后,經過數小時的交叉配血實驗,專家終于從血庫的50多份血樣中找到了配合的紅細胞。嚴謹復核后,血型室于10月21日下午5時發出疑難定型及配血檢驗報告。這名患者的貧血經過輸血得到糾正,胎兒孕育過程中的缺氧現象也因母親血色素提高而得以緩解。
這是該研究所科研成果切實應用到臨床治療上造福患者的一個小片段。這項研究成果的領銜人為南寧輸血醫學研究所所長、著名的輸血醫學和免疫學專家吳國光教授。近年來,在吳國光的帶領下,該所開展南寧市重大科技項目“分子免疫血液和遺傳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建立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分子免疫血液和遺傳技術體系和應用平臺,并應用于解決血液各種成分的免疫和遺傳問題。
目前,該項目成果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輸血治療,免疫血液和遺傳學的相關科研、臨床和社會服務,對保障臨床血液和組織治療的安全有效,推動我國輸血醫學學科發展及技術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記者梁瑩 通訊員史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