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與創新

新華社西寧8月17日電 記者近日從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獲悉,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繼在青海東部地區發現大面積富硒土壤區域后,首次在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發現大面積富硒土壤區域。

據介紹,青海省土地質量調查工作始于2004年,截至目前共完成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項目4個,完成調查面積2.49萬平方千米;完成1∶5萬生態地球化學調查評價項目5個,完成調查面積4100平方千米。

“2015至2016年,項目組在柴達木盆地共計發現富硒土壤417平方千米,富硒區內每千克土壤硒平均含量達0.47毫克,最大值為2.8毫克?!鼻嗪J《继m縣綠洲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評價項目負責人沈驍說,隨著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富硒土壤面積將進一步增加。

此前,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在青海東部地區發現大面積富硒土壤區域,主要集中在拉脊山及湟水谷地一帶。

“青海省東部地區發現的富硒土壤中,每千克土壤硒平均含量為0.42毫克,最大值為1.755毫克。對比之下,柴達木盆地發現的富硒土壤中硒元素含量略高于青海東部富硒區。”青海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副院長劉長征說。

沈驍介紹,青海東部富硒土壤的形成過程為,拉脊山的中基性火山巖在咸水湖退縮階段經過復雜的遷移過程沉積在第三紀西寧群地層中,硒在西寧群的祁家川組地層富集,最終在這些地層上發育成壤。

針對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富硒土壤的成因,劉長征表示正在積極研究調查當中。(記者 張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