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二時,重慶女孩徐紫宸已經申請了19項國家專利,在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中屢獲佳績。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榮獲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時,徐紫宸站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作為獲獎青少年代表發言。“這次獲獎更加堅定了我的腳步,我要在科研方面更加努力。”她說,“希望有一天通過我的發明,能讓這個世界有一些改變,這樣也能證明我在這個世界上曾經存在過。”

今年,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迎來第十屆評選。

1979年,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科協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題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科學的希望。”2004年,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之際,親屬按照他的遺愿,經黨中央批準,將他生前的140余萬元稿費全部捐獻出來,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共同設立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用于鼓勵青少年科技創新。截至目前,基金總規模近1.3億元。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每屆獎勵100人左右,自創立以來,已有近1000名大、中、小學生獲得了這一榮譽,其中不少人成長為國內科研領域的中堅力量。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季寶峰如今是某型火箭的副主任設計師。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曾杰,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和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成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專項的首席科學家。

為更好完成鄧小平同志遺愿,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事業發展,除開展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外,評委會還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支持了50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46個地市級中學生科技創新示范競賽項目。同時,中國青基會實施小平基金衍生公益產品,建設小平科技空間6個,資助科學魔盒2933套,引導青少年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激發他們學習科技知識的興趣。

未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資金規模也將不斷充實,必將繼續發揮引導青少年追求科學理想、參與創新實踐的重要作用,激勵更多青少年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做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者。